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陶樱
[导读] 全民阅读的推进使得我国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外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摘要:全民阅读的推进使得我国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外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够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更多的实践,从中得出经验进行更好的方法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与实践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误区
1.1 教学目标模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的教学计划作出精确的指导。从目前角度来看,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并不明确,往往是一些概括性词语,比如说阅读多少万字,写下多少篇阅读笔记。事实上,这些表面上的目标学生很容易能达成,但实际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却没有提升多少。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计划有效结合起来,制定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1.2教学内容枯燥
        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中以课本内容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和句子。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和阅历不足,对于一些文章无法产生深层次的感悟。如果仅仅是死记硬背课文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认为阅读课没意思,面对新的语篇也难以抓到重点。
1.3教学方式单一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逐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发展大趋势。但是其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个热闹,感觉气氛不错,实际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理解很少。而抛开多媒体,有哪些教学方式值得教师落实呢?教学方式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态度。
2 实践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要性
        实践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代名词,更是现代化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实践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践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先让学生对阅读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实践创新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所以,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创新十分必要。另外,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在使用中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迅速掌握阅读技巧以及对文章深度没有足够了解。而实践创新教学则可以在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对阅读产生兴趣。其次,实践创新有利于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维度。因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学生在阅读兴趣上存在的差异性较大。面对学生阅读学习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若仍一味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无疑不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相反,实践创新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弊端。实践创新教学可让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维度的拓展,进而在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让更多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积极影响。最后,实践创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同样是学生今后重要的财富。实践创新能够让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激发,并通过多元化创新实践的应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的策略
3.1 开展交互式阅读,给学生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在以往的学生的阅读中,往往以孤立的、安静的形式为主,这样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感到枯燥、无趣,而且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与感悟,得到的收获也较为有限。教师可以开展交互式阅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收获,使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互动,对于读物的感想、思想的升华都能够又更加深层次的理解。除了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开展互动增强沟通体验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周,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与感想、收获等做成小报或黑板报进行展示,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在活动中共享经验,让学生的阅读收获最大化。

同时,这种交互式的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与同学的沟通互动中培养阅读兴趣,增进坚持阅读的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 加大对实践的重视,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不论什么样的课程,必然缺少不了一定的亲身实践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及对所阅读的文章内容的感受也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到阅读所带给自己的好处以及乐趣,并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阅读的语文课本。在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所想进行表达,从而组织起一场情感交流的课程活动,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以及运用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对果园进行描写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秋天的图画,感受秋天中图画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然后,教师让同学间对找寻到秋天的图画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分享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秋天图画更深层次的思考,又能够提升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3.3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长处,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和教材编排要求。教师要密切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清晰准确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提升。比如说在《匆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游戏过关的形式,完成阅读学习任务。第一关:识字关。学生需要会写“饭碗、伶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第二关:写句关。学生要利用这些词语写出一句话。第三关:故事关。任选三个词语串联起来讲故事。当学生过三关之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游戏中也会对整篇文本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3.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都需要获得教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阅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定的阅读方法,或是采用框架图、动画展示等形式为学生展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例如文中介绍的爬山虎的脚,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它的构造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更加理解。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在线为学生解答疑惑。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通过微信群聊天向教师求助,就能够及时获得答复,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3.5 从多方面进行语文阅读,发展创造精神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更进一步地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发展。例如,教师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父亲和母亲是持两种不同的态度。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父亲和母亲这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再把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为支持父亲的态度,另外一组则支持母亲的态度,最终组成两组让他们进行辩论,让学生说出支持这种态度的想法或者说出不支持这种态度的看法。在这种课堂环节中,学生就学会了对待同一个问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并逐渐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
4 结束语
        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要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上入手,尊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实现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小作家选刊, 2017, 000(008):31.
[2]李小平. 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创新[J].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 2019, 000(004):100,99.
[3]彭金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