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将单元内的多篇课文进行整合,在共同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种形式既有助于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应用措施
引言:群文阅读教学主要面向生活,能够拉近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阅读体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群文阅读教学也更加突出阅读的针对性,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分析
(一)群文阅读的组织框架
对于群文阅读而言,其组织框架通常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为应用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先从一篇课文的阅读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单元内所有文章,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另一种形式需要以教材为核心,同时整合多篇课文,并且制定总体的阅读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阅读,并且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异同之处,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等。
(二)群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一堂课只能讲解一篇课文,而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事先一堂课阅读多篇课文,这显然可以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制定总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对多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来达成这一目标,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灵活,达成目标的渠道更加丰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群文阅读的课堂组织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增多,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字生词,并且要同时针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增加课时,也要之中知识的发生过程,时刻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还包括《玲玲的画》、《蜜蜂引路》、《揠苗助长》以及《丑小鸭》四篇课文,在第7单元的五篇课文之中,虽然其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课文都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为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导入:“小朋友们都知道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大家见过不劳而获的事情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看一看人是否可以不劳而获。”然后教师要让学生默读这篇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在引导学生阅读下一篇课文,同样要引导学生思考,以此类推,直至学生阅读完本单元所有课文为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理顺课文脉络,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课文的关键段落或者关键词句,结合关键段落和关键词句来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最后,应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让学生讲一讲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感受,取得了哪些收获等。
(二)点、线、面一体化群文阅读的组织和引导
点、线、面一体化群文阅读指导,其中的“点”是指教材中的课文,“线”是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面”是指课外阅读。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群文阅读,可以搭建起阅读与生活之间的桥梁,突破阅读与生活之间的障碍,促使学生提升对阅读的兴趣。采用这种形式,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而且还需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要将课文作为“引子”,并扩散至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资料。例如,教师可以以《揠苗助长》为引,向学生推荐其他的寓言故事来阅读。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还能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某篇课文的作者为引,向学生推荐与作者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还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向学生推荐相关文章。
结束语: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的心灵在书香之中得到净化,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不断成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靖敏.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群文阅读课“奇妙的中心句”为例[J]. 教育观察,2019,v.8;No.19915:85-86.
[2]薛猛,朱超凡,牛羽霞. 从《大学》教育思想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与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8,No.7391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