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有效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帮助理解并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的认知过程,然后讨论了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合适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效率,驱动课堂生成,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因此,数学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成为优秀数学教师必备素质之一。
一、小学数学的认知过程
(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
人在接受新生事物的过程中总需要一个过程,唯有能够真正保持一个正确的认知状态,才能够提高自我的数学学习效率。当下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是秉持一个先易后难的状态的。因为小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本质,必然能够使得学生较快地步入到数学学习的状态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明白:所教学的知识是什么;这个知识对于整个数学学习的意义,怎么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局性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驱动课堂发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和积极的进步,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秉持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断地迈向属于自己的重大进步。
(二)小学数学知识呈现特点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保持极为严谨的数学教学思路,清楚认识到数学课本编知识的本身和现实有着很强的联系性,正是因为知识和现实本身的联系性,教师可以用生活的实例来呈现知识,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让学生数学学习浅入深出、循序渐进、极大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同时,小学数学知识,也是秉持先易后难的进行态势的,小学生务必应该先学好之前的课程,从而能够为自己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让自己成为一个善思善学的好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
(三)小学数学课堂建议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阅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驱动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知识切入点,在教学中给学生呈现相应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本着浅入深出、学思结合、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得到重大的提升和进步,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和综合进步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课堂上要人学生明白:这是什么数学知识,应该如何学会这个知识;这一种知识和其他的数学知识有着怎样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敢于质疑教材 ,挑战权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重大的提升和进步。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精心挑选教学问题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对于教材,教师们应仔细研读,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梳理出整册教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进而提出合理的教学问题。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出现比较大小的问题,若一味地讲规则给小学生们听,必将会使他们厌烦,失去兴趣。对于比较大小的教学,教师如果提问二年级学生,“一个苹果多还是两个苹果多?”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说出答案,对于这种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就毫无启发性,但如果教师巧妙的设计成发散性问题进行提问,如“比五个苹果少的,是多少个苹果呢?”就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二)提高问题与教学情境的契合性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多在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关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把握所提问问题的走向
教学问题通常有一定的难度以及开放性,若没有铺垫直接提问学生教学问题,必然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丧失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通常包含着多个知识点,而知识点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自己先把逻辑关系梳理清晰,通过对学生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一步
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调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兴趣。
(四)注重教学问题设计位置
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重点以及难点。这也是学生思路通常受阻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地方设置教学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关于分数部分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如果老师把1个苹果、8个苹果、16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那么问题来了,每份所占全部的几分之几?在分一个苹果时,每份苹果就是占多少分之一。但是当总数大于一时,小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这里的多少分之一不一定是一个苹果,也不一定小于一个苹果。学生容易出现关于量与率概念的混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分数部分,量与率的概念是重点。教师在此处教学时应该设计教学问题,慢节奏教学,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及解答、分析,充分理解量与率的概念。
(五)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般都很期待、很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样,教师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评价用语。只要教师积极地评价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在教师评价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学生思考的闪光点和回答问题合理的地方,并进行引导生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设计和提出问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提问使得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以致用能力,驱动课堂效益,从而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获得自我提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啸天.浅谈小学数学中年级的课堂离不开涉及问题[J]时代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