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晏晓华
[导读] 本文在充分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多年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主要就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摘要:本文在充分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多年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主要就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近年来,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教师将课内外阅读按主题有效结合,让学生结合主题联想文本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理解主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意义
        当今时代信息繁多,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耐心地通过读书来获取信息。大量的快餐文学得以产生,而碎片化阅读也越来越盛行,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变得更加浮躁。将语文主题阅读引入课堂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课内文章的深入分析,找出文章的主要线索,根据线索来探寻文章的主题,从而提高自己对文章的分析水准。学生由浅层次阅读过渡到深层次阅读,逐步构建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阅读学习。
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一)课内文章的主题阅读分析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文章大多数是需要精读的,即对文章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文章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文章内重要线索,依据线索将内容贯通起来。其次,教师要概括段落的主要观点,再通过观点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之后进行写作手法的讲解。通过这种细致的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首先从文章的标题来分析,能够发现时间和地点这两个信息,这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这两条线索串联的。老舍用轻快的笔调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为学生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营造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感觉。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喜爱和赞美,就是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在短小的篇幅当中,包含20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多学习和仿写。
(二)课外文章的主题阅读分析
        初中的阅读范围不能拘泥于课内文章,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课外内容,中考不仅仅考初中课本知识,还会涉及一些课外的名著知识。教师可以按主题分类,让学生根据主题,从课外书目单选择一本书,定期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赏析,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笔记,达到主题阅读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主题阅读。例如,学校要求学生阅读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教师就可以对这本书进行细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随感随写的方式促进学生领悟文章内容,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雪国》的美感,并且能够融入那种细致的描写当中,感受作者的思想。
(三)课内外主题阅读有机结合
        课内外文章是有关联的,教师在课本上讲解的知识,在课外也会得到体现。因此在主题阅读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将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在同一个主题下,把课本上的内容和课外内容相一致的部分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后,针对这个主题,搜集其他相似的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就可以掌握一类文章,从而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例如,针对“鲁迅作品的批判精神”这个主题,教师可以首先将课内鲁迅的作品找出来,让学生先单独阅读,再整体进行对比,找出每一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比后发现,相同的是鲁迅的反讽手法和对社会的批判主题,不同的则是鲁迅每一次引入的文章典例。之后教师再引入一些课外的鲁迅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把自己之前的结论再在课外阅读当中进行验证。

这样学生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双重解读,做到阅读的多样性和归纳性。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提升,能够让学生把之前的学习进行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爱好,选出一些比较大众化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阅读和品味,并谈论自己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通常情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比较费时,学生阅读的对象有可能不同,阅读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运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吸取他人的想法,了解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此打开思路。在整个阅读交流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整本书拓展阅读的交流时间,如果阅读的书籍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则可以在一周之内开交流会;如果阅读的书籍篇幅较长、内容较为繁杂,则以一个月的时间为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完整本书,并细细品味。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自己认为不错的书,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五)注重表达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本身就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教师还应从学生表达能力入手,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如部分优秀的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对今天所学词语、成语的理解,概括相关文章和段落大意;有的教师会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或分角色阅读;有的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六)将实践融入主题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加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从而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题教学研究离不开生活。主题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体验各种情感,并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平等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这样,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而教师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情感。
(七)教学反思和总结
        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要对每一步的实施进行记录,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一次阅读教学中进行改正。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的主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自己所选的篇目是否能够和课文内容结合讲解,能否对学生的做题起到帮助。
三、结束语
        教师应将主题阅读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开展整体性的主题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治海.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13).
[2] 景英琪.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 2016.
[3] 张凤.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新课程, 2017(11):179-179.
[4] 李勇. 主题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 2016, 000(008):28-28.
[5] 刘晓菲.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浅析[J]. 学周刊:中旬, 2016, No.281(05):175-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