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减轻学生焦虑心理的教学指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张兴莉
[导读]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数学课程的整体认知难度很大
        摘要: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数学课程的整体认知难度很大,如果小学生并未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亦或者是理性认知能力不足,都难以及时内化数学知识,也会由此生成错题资源。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使其产生焦虑心理。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生是很难全身心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使其变得自信、坚强。本文将从调整目标结构,尊重生生差异;减少作业数量,坚持专项辅导;改善评价形式,做到赏识激励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焦虑心理、减轻方法
        实际上,导致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焦虑心理的原因很多。比如,客观的考试成绩会让小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现实差异,而如果教师、家长突出成绩差距,则会让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焦虑感;再如,大多数家长依然无法摆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当小学生无法达到家长期许时,也会产生焦虑心理;亦或者,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学生长期受挫、疲于应付,也会产生焦虑心理。凡此种种,都有可能让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及时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让学生静下心来,使其能够随着个人认知需求逐步内化数学知识。
        一、调整目标结构,尊重生生差异
        教学目标实则是指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所要实现的学习成长,如果脱离学情现实,那么则会让学生产生紧迫感,让学生变得焦虑紧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客观判断学情起点,且要尊重生生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认知水平去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结构,以便让各层学生均能及时内化数学知识,使其实现异步成长,避免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就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客观分析了本班学生的认知差异,由此设计了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法则,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算式,归纳计算步骤;使用数理知识去解答应用题,学会分析题目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准确构建关系等式。如此,各层学生均可自主制定课堂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去学习数学知识。
        二、减少作业数量,坚持专项辅导
        有许多学生表示,繁重的作业压力是使其变得焦虑不安、机械消极的重要因素,且写作业所花费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让学生变得焦虑。

实际上,在近些年来,“题海战术”便受到了抨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吸取教训,适当减少作业数量,针对学生的认知需求去设计专项习题资源,让学生能够及时放松,由此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状态。
        就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教学中,为了实现减负教学,笔者就合理控制了课后作业数量,分别设计了十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单计算题,以及五道填空题、三道应用题,以便及时引导学生迁移课堂所学,使其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与算法。为了保证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笔者所选择的课后习题十分经典,较为全面地整理了小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算式时可能出现的错题资源。如此,则可切实控制小学生在课后做作业的时长,避免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三、改善评价形式,做到赏识激励
        教学评价本身就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而单纯依赖考试工具这一评价方式并不可取,会加重学生的焦虑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改善教学评价形式,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综合分析学生的认知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切实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清晰地面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优势,使其形成学习自信。如此,则可有效减轻学生的焦虑状态,还可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为了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笔者便会通过课堂观察与即时评价去判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以便及时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就如在“画线段图解决两步计算问题”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的学习行为十分积极,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学习了线段图的画图方法,也能通过题意准确画出线段图,正确呈现数量关系,有效完成两步计算任务。对此,笔者就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欣赏之情,肯定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解题效果,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如此,则可切实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成就感,而这种积极心态则可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是使其全面探究数学知识、爱上数学的基本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各类因素。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切实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黄碧娟,司继伟,官冬晓.乡镇小学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4):453-460.
        [2]饶丽.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焦虑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A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20):7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