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理念的顺向思维中,教育部门和老师一直都在努力地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正确的教学方式,尽量规避一些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阶段,其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这也让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一些错误,而老师也通过这一现象发现了一种新式教学,就是把教学中学生犯的错误再次融入到教学中,成为新的教学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错”艺术。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错”艺术;错误反思
引言
数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逻辑思维具有很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而老师在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回避,也不能批评指责,学生在认知中产生偏差是正常的,老师要做到的是合理地利用现有的一切教学资源,老师需要正视学生犯的错误,并学会将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所犯的错误变成精彩动人的教学艺术,所以,老师在初中数学中需要正视教学中学生所犯的错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融错”艺术进行积极的思考。
1产生学生所犯错误的成因
在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时,教师不应急躁,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地去发掘出现错误的原因,只有把这些原因挖掘出来,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成长。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学生犯错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1认知错误
在学生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认知能力也会随着成长逐渐形成,但是每个孩子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有的认知是具有正确性的,可以促进孩子学习,但是有的是具有片面性或误差性,妨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造成了学习障碍。从而影响孩子解决问题,导致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
1.2概念模糊
概念是学习数学中的基础,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概念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抽象,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性,很多学生因为对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而导致后面学习错误的产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的不够深刻。对于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不够具体。不能从多个角度理解概念,往往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一些错误。
1.3思维定势
我们所说的思维定式,就是根据习惯思维活动的经验和已有思维规律来思考,并在反复运用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路线,因为其具有变通性差和灵活性差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思考课解答的过程中出现惯性思维,从而导致出现错误。
1.4审题马虎
解决问题时,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错误来自于审题不清,所谓“精益求精”,即要求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认真,全面审视,把握变式,杜绝出现错误。
2“融错”策略
在新的教改实施下,一闪而过的课堂问题、情境和错误都是鲜活的生成资源,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创造出最富成效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添加新的动力。教师首先要正确判断错误资源的价值,同时要宽容学生的错误,理智分析错误的根源,从而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和改进,这样才能把“错”误转化为“正确”。
2.1对错误进行预设
对知识理解的认识偏差和错误,学生需要通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进行新的理念创建,促进完善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学生需要通过经历数学过程才能了解透彻知识的根本,才能构建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中老师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已知?Rt△?ABC的两个边长为3和4,试着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最后学生给出答案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给出的结果是5.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定式思维,很多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了勾股定理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公式,认为a=3,b=4,另一条边为斜边c=5.这时这里的错误产生和学生的错误认知就可以提醒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仍然有薄弱的地方需要纠正.所以老师针对第三条边是否是为斜边这个疑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自然暴露出错误的思维,为以后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比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下面大家进行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第三个边长为什么是5?这个答案对吗?”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了意见的不统一,有些学生坚持认为5这个答案是对的,还有些学生认为5不一定是正确答案,有些学生在回想勾股定理公式的时候发现必须当直角边的两边为3和4?的时候,另一条边作为斜边才会是5.于是一题多解的情况就在学生的讨论中显现了出来。这时有学生说:“我认为第三边也可以作为直角边。”这一结论得到很多学生的支持。这是老师在引导:“很好,那5这个答案对不对呢?”有的学生就会说:“这道题有两种解法,5不是唯一的答案。”这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总结:“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所求的边长到底是直角边还是斜边,这里的条件是很重要的,在做其他类型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仔细审题,将问题读透读懂,灵活思维,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这堂课中,不但使学生有了系统的知识总结,也能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思维和认真审题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对课堂和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从而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2.2.反思错误,实现创新
构造论认为,学生的错误需要一个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的过程,特别是需要有“观念冲突”这一前提要素,才能使其对已完成的思维活动进行再反思。比如有的学生在解方程时因对解方程的认识模糊不清而出现解题过程错误,使许多学生思维僵化,步履蹒跚,自然对解方程的结果缺乏信心。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错解出发,在对错误分析反省的过程中,培养谨慎、科学的思维模式。其实在错题的背后老师可以解读出学生的思维状况,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错误根源进行引导,找出思维上的漏洞,清晰地呈现一类题让学生实现自我思维突破,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2.3.正视错误,对知识全面在认识。
个别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概念公式不清,不全面导致错误。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2a-7)(2a-7)=4a2-49,很多同学会犯这样的错误,根源于学生对公式的特点掌握不够,内涵挖掘不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去认识公式,掌握公式的变式。
2.4.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加强检查。
学生在读题时就要认真思考题目考察的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外延是什么 ?有什么变式?学生必须胸有成竹,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不会把题目审错,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学生做完以后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善于总结归纳,提高自身素质。譬如:在解决(k-1)x2+x-1=0这个方程有一个解,求k 的值。很多学生就会得出一个k 值。事实上,学生还没全面掌握一些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就要,把错题赤裸裸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从而提高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才能有效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结语
老师要学会对不同状态下的错误资源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借鉴,对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剖析、思考、反省,把错误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为数学课堂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琳娜.浅谈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 学周刊. 2019(35)
[2] 陈衍琴.建立错题集好在哪[J]. 新课程导学. 2019(30)
[3] 罗广发生.利用错误资源,提升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本的价值与利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15)
[4] 李元军.初中生数学错题资源利用的几点思考[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