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向珊勇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育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引言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与探究性,这就要求小学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让小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从而保证较高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及引导,以团队或者小组作为单位组织学生,促使学生实现共同交流与学习,其属于新型的一种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通常更注重学生的责任分工,并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小组合作拘于形式,合作作用无法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虽然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真正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上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拘泥于形式,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课堂效率,进而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二)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考虑不充分
        数学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尤其重要,这是由学生活泼好动、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等多个因素决定的。但部分教师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准、兴趣倾向等情况,违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基本上根据学生的座位就
        近分组,这种分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意义不大,无法进行针对性学习,也无法使小组内部成员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教师也难以实现积极性的引导
        (三)合作目的不明确,合作效率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由于很多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没有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的准备,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有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够理解,认为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所以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没有教师没有发挥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使得学生讨论的内容会偏离主题,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有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构建对应的学习环境,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现有基础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平时的学习状态等,划分对应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当中都包含上、中、下水平不同的学生,以此使小组内的学习水平可以实现互帮互助。同时,数学老师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使小学生充分了解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就是在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融入相应的教学任务,以此使原本乏味且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通过优化小组成员来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分组,考虑到学生能力方面的特点,让小组之内的学生可以相互的取长补短。而在小组之间要保持各个小组实力相当,具有竞争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便于我们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安排。在具体的分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考虑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表现情况,让每个小组当中既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成绩平平,甚至比较落后的学生。从性格特征方面来看,让学生的气质秉性性格特点,也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他们才能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合作。否则如果一个小组中学生都是争强好胜的,都想当一个领导者,那么他们很难会友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我们也要考虑到为了让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不管是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还是内向安静的学生,都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都要充分地参与进来。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轮流承担小组中的学习的工作和任务能够尝试不同的角色,这样他们的性格可以得到完善,以及自信心都可以得到适当的增强。
        (三)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单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独斗”,因而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许多学生还是习惯独自完成任务。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此促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多名学生合作才能完成。在任务设计方面,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要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衔接,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三,任务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第四,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至更高水平;第五,要及时根据教学方案调整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使用科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各种任务之后,教师应当针对其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扬长避短。一般来讲,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结束之前,用3—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点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收获等方面来评价,以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各自在学习中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地方,同时树立学习自信,为今后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通过合理的分组和明确合作的目的等方式促使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35):94.
[2]魏传芙.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7-28.
[3]张银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9(18):31-33.
[4]陈希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44.
[5]陈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N].发展导报,2018-12-25(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