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管是要学生单独表达还是在小组内进行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是不高。可能会出现说话找不到重点、一直在重复回答、分不清逻辑主次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进行表达自己内心所思考的数学思路和解题方式。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类型及培养,来和广大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培养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类型有五种,即图说语言表达、例说语言表达、支架语言表达、推理语言表达、步序语言表达。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清做题思路和逻辑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图说语言表达
图说语言表达指的是小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图片、图形等来表达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图说语言表达能力在低年级应用得比较多,教师经常让学生多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或者表格等形式来表达数学信息。通过图说语言表达可以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还可以增加小学生学习的趣味性。[1]小学生通过图说语言表达可以把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表达出来,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乘法的运算时,可以根据教材或者练习题中的插图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出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描述能力,让学生通过看图就能够直观地概括出来里面的数学信息。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对于图片、表格等信息的获取也要随着小学生学习的难度不断加深,小学生要根据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和图形等获取一些概念、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等。小学生的教材有着大量的图文信息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图文信息和图片材料来让学生充分表达数学语言,要合理把握和利用这些图片、图示和表格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图说语言表达能力。
2例说表达语言
教师在教授完学生数学概念和一般规律之后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例子来解释自己理解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学科化。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要让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内容有一个详细的理解,然后才能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表达。[2]例如学生在学习“倍的认识”时,学生需要先了解“倍”到底是什么,充分了解完关于“倍”的知识之后再通过举例子来表达出来自己对于“倍”的理解。例如小刚有三根棒棒糖,小明有六根棒棒糖,小美有七根棒棒糖,问她们三个人总共有几根棒棒糖。学生通过这样举例表达或者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表达,这样在无形之中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所学的知识都适合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表达,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多准备一些不规则图形等让学生把四边形都圈选出来。学生在了解了四边形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之后,还要反复加深理解。教师教授完之后,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举例来说说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学生可以举例子说黑板是长方形的,魔方的一面是正方形的等。
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来互相表达和倾听,要让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都得到锻炼。
3支架语言表达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要给学生塑造一定的语言表达支架,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表达数学语言时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自己实际表达的内容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3]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找规律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模板,例如这道题的排列规律是什么什么,是以什么什么规律为一组重复出现。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又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培养支架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逻辑和思路,这样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去概括。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接触到更多固有的数学答题格式,教师要从低年级的教学时就开始积极引导学生。
4推理语言表达
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前因后果需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把推理和解决的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小学生因为目前年龄的问题接触的事情比较少,社会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小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语言发展能力都还没有成熟,而且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4]这就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来锻炼学生。例如6×8=48的计算过程就是6和8相乘等于48,也就是6个8相加。这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就是一个简单的推理。学生不仅知道了6×8为什么是48,还了解了计算的原理和依据。这样的推理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步序语言表达
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解答,而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解题步骤来表达自己的数学语言。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解答和训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运算的先后顺序,要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题的步骤和思考的内容都表达得清楚、明白,需要让学生把解题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还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学生要先相加减再进行通分,这样就转化成了同分母的加减法进行运算。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原因,让学生按照步骤来解答问题和思考。
结语
通过上述五个板块的探讨,现阶段教师要先明确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几种类型,再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用简洁的话表达出来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 教师, 2011(22):89-89.
[2]王家成.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10):5-6.
[3]邓爱萍. 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及对策探讨[J]. 人文之友, 2018, 009(009):142.
[4]陈续友. 关于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的研究[J]. 读与写旬刊, 2016, 13(009):29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