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马周平
[导读] 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之一
        摘要:问题导学法作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之一,目前已逐渐推广至诸多学校及教师的教学之中。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死板、单调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高中数学领域的应用,使得原本对许多学生来说难度大、抽象性强、内容枯燥的数学以更灵活生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入其学习视野,对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趣味性以及提高学习水平等方面都带来了积极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在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教材上的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高中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学生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能力。但于学生而言,各人在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的长短,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便呈现出明显的数学水平差异。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就要有一套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不同数学能力水平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于是引入了问题导学教学法。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的应用中,却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并没有使问题导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目前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问题导学法已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一些教师对问题导学的教学应用未进行深入、充分的研究,只关注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解答,而对问题的设计上却没有重视;第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提出了问题后,却只是将问题提出让学生自学后回答,一方面对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消极应对的情况缺乏监控,另一方面也忽略了将问题结合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以降低问题难度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三,因为时间、任务或教师自身因素导致的对学生课后的跟进与深化巩固,学生的问题导学教学开展仍多集中于课内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思维锻炼,在实际动手验证方面还需补足。一方面缺乏将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缺乏对学生用实践验证问题并用问题结果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践探究精神。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课前问题设计
        在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 2019)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教学开始前,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问题设计:
        1、重视问题选择要有价值。对于刚开始接触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迅速理解与立体几何有关的定义和特点,并为进一步的求表面积与体积奠定理解基础。提问
        2、重视问题难度要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一定挑战性。对于空间想象力较为缺乏的学生来说,可帮助其用几何体的数学模型和一定的要点提示来直观理解和探讨;对空间想象力丰富且数学功底较好的同学,则可引导其自行探究总结某几个几何体的特点与对应数值的计算过程。

避免问题设计过难导致积极性减退或过低而太容易缺乏挑战性。
        3、问题内容能覆盖课内外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做到综合运用。提问让学生探究生活中某一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几何体数学模型设计的小竞赛。
(二)课中具体导学方法
        在开展问题导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的监督者、引导者、辅助者等角色来更好地保证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取得一定实效。在提问前笔者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为了4个小组,其中A组水平较弱,BC组中等,D组优秀。
        1、问题的提出:(1)请观察屏幕上的这些物体,说说这些物体对应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和特征?(2)请选择几个空间几何体作为小组研究对象,回答其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2、问题的探讨与验证:问题(1)A组要结合教材进行总结回答,BC组同步执行但不结合教材直接通过屏幕中的物体来总结概括;在确定D组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不用回答此问题。问题(2)A组是在提前知晓对应物体表面积推导公式的基础上,将公式套用到其中某1个简单几何体如棱柱的计算即可;BC组则选择2个常见几何体结合公式进行验证;D组则在不知晓推导公式的情况下选择3个空间几何体反向推导公式。
        3、新问题的提出:在问题(2)解决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快速掌握的学生,提出让其以规则空间几何体为例来进行体积计算公式探讨,供其进一步探讨与验证。
(三)课后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促进实践创新
        在课内取得一定问题导学教学实效后,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新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引导学生跳出课堂,积极探寻新问题的解决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发散,举一反三思考更多的问题解决途径。笔者在课后让学生分小组以规定数值表面积和体积,来设计房屋的整体建筑模型。A组可选择常规的棱柱、棱锥,BC组则是常规的台、球等,D组则可尝试多面体、旋转体、简单组合体等的设计,将学会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应用到实践中,并以掌握后的公式来指导此次设计实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问题导学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重点是要关注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问题导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以及结合课内外运用问题导学来促进学生思维习惯与实践能力的双向进步,才算较为充分地发挥了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更有利于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文存.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63-64.
[2]陈鹏.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8(36):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