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祁玲
[导读] 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总结中,都涉及到过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与方法
        摘 要: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总结中,都涉及到过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与方法,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时候,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意到老师的“教”,而对于学生的“学”却没有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我们每个老师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措施研究
        
        口算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运算中,学生运用口算的几率往往比笔算的几率高一些。数学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口算”,由此可见,口算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基本的能力,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练习与实践中逐渐培养,并熟练掌握的。随着全球网络化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数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与运用,有些实际问题口算的涉及虽然不多,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口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求学生涯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一问题,给了一些建议与措施。
        1 重视学生运用学具的动手操作过程,掌握数学新概念
        认识数字是口算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口算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合与分离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理解新数学概念与口算方式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口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认识一个数,教师就展示该数进行分与合的所有情况,并将实物图像融合进去,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数的组合与分离,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实物)来灵活地运用数学口算方式,并牢记于心,形成自己的基本数学技能。学生在进行实物操作的过程中,不但协调了学生的口、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专注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迫切地揭晓计算方法,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索与领会。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情境,引出口算教学
        口算本身就要求快而准,而要想口算的又快又准,首先就要深刻地理解数字的算法,这就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知道这是一项生活的必备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探索与思考,总结出合适的算法来进行口算。比如,在教学9加几的两个一位数十进制加法时,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出一个典型的两个一位数十进制加法问题,让学生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产生好奇心,积极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两位同学去搬学生奶,一位同学的奶框里有9瓶奶,另一位同学的奶框里有8瓶奶,请问这两位同学总共搬了几瓶奶呢?这种问题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会积极思考,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找到了合适而又准确的算法。过程如下:教师再次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又快又准确的口算出有多少瓶牛奶吗?”学生沉思片刻,之后争先恐后的举手。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回答:“从第二个同学的奶框里拿出一瓶牛奶,放入第一个同学的奶框里,第一个同学的奶框里的牛奶凑成了十盒,再加上第二个同学奶框里剩余的七盒牛奶,口算出为十七盒牛奶。”学生说过之后,教师再让他去黑板上演示,黑板上的牛奶图片为“可推动式的”,学生拖动一盒牛奶图片从一奶框到另一奶框,完成演示。同学们鼓掌。教师再总结这一算法的规律,并引出新的数学概念与口算方式,学生对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印象。教师再把这以规律范围扩大化(8加几、7加几、6加几等),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这一算法规律,提升了它们的口算能力。


        3 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出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多做练习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但一味的练习会让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迟滞甚至落后。所以,练习题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方向性,明确这类练习题的提升学生口算能力的方向,扩大他们的口算的数位范围与准确性,层层递进、步步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并完善自己的口算能力。比如,教师板书这些题目:3--3,6--6,9--6,10--5,13--17,23--28,10--0等等,先让同学们自由运算,运算完之后,再提出问题:你们能给这些题目归类吗?你们通过什么方式给这些题目分类》?为什么这样分?你们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给这些数字分类?你们在给这些题目归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共同之处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罗列,让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一算法,并深刻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数学口算技能。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一些学生对待数学问题马虎大意,想速战速决,这是由于小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性——急于求成、缺少意志。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口算不单单是要“快”,还需要“准”,数学的口算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不能鲁莽地口算,要注意到数学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5.掌握基本的口算方式,灵活地运用
        数学知识之间的连接性很强,而数学的学习却是从零散的知识开始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口算的过程之中。例如,可以将“分与合”和“三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甚至“多位数与多位数的加减”联系起来,利用“分与合”把“多位数与多位数的加减”的一部分数位转换为整十位加减、整百位加减、整千位加减甚至整万位加减,来促使口算的简便与快捷。
        6.开展丰富多样性的游戏来进行口算的练习
        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口算游戏,来调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的积极性与灵活性。例如,找朋友——让几个题同学站在讲台上,让同学们轮流的进行口算找朋友的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来将口算的练习进行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运用口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口算问题,并且算得又快又准。
        
         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内容,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并有效地贯穿数学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平常的练习与讲解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顺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7-13.
        [2]杨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6(27):5-10.
        [3]李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用性[J].学周刊,2018(04) :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