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洪巨波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最为关键的是促使其掌握思维方法,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最为关键的是促使其掌握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一个重点培养内容。学生只有拥有良好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并且能让其会学和会思,这样就能确保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并对其他方面也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这个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仅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逻辑思维方法;有效运用
        引言: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否则将难以学好。小学阶段在培养思维方面具有优势,数学课程又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故而,教师应关注这个方面,做好研究工作,并将逻辑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通过示范,使得学生掌握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影响下,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全面发展,这样不但能学好数学,更好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技能。真正做到这点,数学课堂效益将会逐渐实现最大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一、分析与综合
        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就是分析和综合。分析很好理解,数学课堂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多,将这些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分解,这样就使其变成了很多部分,这个时候逐一突破,对分解出来的每个部分展开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从整体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综合则和分析正好相反,需要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明确数学对象的本质。
        比如小学数学中涉及认数,以5为例,教学中想要让学生认识本质,就要采取分析和综合办法。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5个桔子,旁边放着两个果盘,让学生将其放进去。这时学生就会说出有四种分法,一种是1个盘子放一个桔子,1个盘子放4个;还有另外一种分法,那就是分别放2个桔子和3个桔子。剩下两种分法就是前面两种分法相互颠倒。综合法正好是相反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想,2和3加在一起就是5,1和4也是如此,同时还要让其发散思维,在没有盘子约束下,5还可以分解成5个1,也可采用综合的办法,5个1可构成5。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这两种逻辑思维方法,从具体应用情况看,集中在整数认识、应用题、混合运算等知识板块。除此之外,图形部分也常常会用到。
        二、比较与分类
        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法和分类法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实践中利用这些思维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理解所学内容,认识本质,并且逐渐学会这些思维方法,从而在处理问题中进行运用,解决问题效率更高。确定研究对象以后,在认真观察和细心对比之下,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好认识研究对象。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认识研究对象或者各种事物最为基本的一种方法。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发现相互之间的差别,从而避免由于认知的混淆,导致学习出现问题。数学课中经常运用比较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事物分成不同类别,其是整理加工的方法,同样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
        比如在偶数与合数、数位与位数等部分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中需运用比较法,使其更好将这些相似的概念区分开来,建立正确的认知,避免运用中出现问题。
        三、归纳与演绎
        数学课程中必定会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而且其适用性非常强,基本所有的科学研究都需要应用到。数学中经常要归纳,从一些典型和特殊的案例之中,归纳出相关的规律,然后在数学运算中利用这些归纳出来的规律,从而使得运算变得更为简便,或者是让学生认识运算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都归纳,通过示范所带来的效应,使学生掌握归纳方法,从而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应用,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听讲和学知识。演绎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需从普遍性的问题或者规律,推到特殊上去的一种逻辑思维。


        比如在学习整除、商不变等内容的时候,牵扯到了概念学习和公式等,教学中假如直接把相关结论告诉学生,意味着这些内容获知,学生没有参与进去,整个过程中没有思维活动,掌握情况就会比较差,运用阻碍比较多。基于此,教师应改变策略,应通过一步一步引导,促使学生挖掘和探究,过程中发现和归纳,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认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个别规律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规律,从而推到普遍规律上,数学中运用非常广泛。
        四、抽象与概括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运用抽象这种思维方法,客观事物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研究中应当过滤掉哪些个别的,或者是事物存在的非本质属性,而是要从中提炼出本质和共同属性。概括理解起来更为容易,在同一种事物中,将能够代表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共有的属性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概括,最终成为整体。
        比如在加法计算的过程中,针对10以内的计算,给出了45道题目,学生刚开始计算的时候,大部分采取的是算数的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0以内加法计算,任何一个数字加1,结果是这个数字后面紧跟着数字;第二:加法计算中可可用交换的方法;第三:通过规律1可推测出,10以内加法运算中,加2只有13道题。抽象和概括出上述规律之后,学生计算效率更高,而且也会有更深认知,不再是单纯计算,而是在计算中学会思考,自己概括规律,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避免告诉学生什么是凑十法,而是要布置数学题,这些数字与数字相加为11。学生计算中采用摆木棒的办法,要求去寻找规律,并将其抽象概括出来。这个过程之中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和掌握凑十法,并概括出这种方法应当看大数字,拆分的一定是小数字,先要保证凑够10,然后将剩下的数字加起来就可以。掌握规律和方法以后,学生在完成20以内加法中,就会不自觉的运用凑十法,而不是一个一个去计算。  小学生在具备了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以后,认识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数学能力将全面提升。
        五、判断推理
        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判断推理法,通过这些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在学好数学提前下,逐渐会学和会思,以此保证数学教学效益提高。依据相关的概念,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针对的是性质,得出肯定答案或者否定答案,我们将这个思维过程称之为判断。推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判断与推理思维方法的运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并具有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意识,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比如课堂中让学生判断:质数一定是奇数?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自然也就相同。学生依据所学的相关概念判断,不仅要得出结论,并要说出为什么?部分学生由于概念认知还有问题,容易出现混淆,判断自然就不正确。教师就能明确概念理解方面问题,引导其判断和推理,从而巩固概念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潜移默化渗透和课堂示范,促使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就能学好和会学数学,数学素养会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立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00151-00151.
【2】马爱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J]. 学周刊, 2019(34).
【3】董春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6):89-89.
【4】杨彩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5):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