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命题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马启健
[导读] 现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评价方式还是考试
        摘要:现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评价方式还是考试,所以试卷命题的优劣,会对教学评价所达到的层面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评价导向应从单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向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和过程进行转变和创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命题的创新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命题;创新
前言: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限于考试成绩,还需关注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那么,数学命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导向评价的主要方式,要如何进行转变和创新,才能迎合新课改全新教育理念要求呢?下面重点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思维过程,巩固数学概念
        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数学思维就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在传统小学数学命题中,大多数数学考试题都是直接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运用进行直接检验,学生只需牢记概念和公式内容,学会套用便能轻松解答考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通过考试题检验学生思维过程,虽然实现了加速数学概念的理解,但却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1]。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在命题时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通过创新数学命题来巩固和加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传统小学数学命题检验学生圆柱体概念时,通常会设计以下命题:垂直圆柱体侧面剪开并展开后,可能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展开后是长方形,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的命题是直接对圆柱体概念和特征的检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无需动用数学思维,只要熟记圆柱体概念便能轻松解题,显然与新课改数学命题要求不符。而从核心素养出发,可以这样创新命题:还记得圆柱体展开后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特殊关系吗?请结合自身掌握情况,画出圆柱体和侧面展开图(长方形),并标出圆柱体的侧面、底面、高、圆点和半径以及展开图的边长。通过这样创新命题,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已掌握圆柱体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解题,注重和培养了学生思维过程,学生就可以结合圆柱形的概念和特征完成解题,并绘制出如下图形。

二、注重联系生活,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命题作为新课标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创新数学命题时体现数学学科价值,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时刻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需要在命题时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潜移默化的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命题中,让学生在思考和解题过程中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此,小学数学命题需要生活化,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与课堂教学进行呼应,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数学阅读,丰富人文元素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取有用知识和认知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在学生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高效的获取有用文字信息、数学符号、以及对概念和认知和对图表等的感知和分析。因此,数学阅读在教学中受到了教师的重点关注。

而在数学考试中,数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捋顺解题思路,让学生知道从何处进行分析解题,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创新小学数学命题时,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受到启发和鼓励,扩大解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加入人为操作和影响,以丰富人文元素,提高学生解题感受,让考试题不再那么严肃和紧张,从而减轻阅读和解题压力,带给学生更好的解题感受[2]。
        例如,在传统小学数学命题中检验比例相关知识时,传统的考试题型缺少人文元素,影响学生阅读体验,如:药粉和水的比是1:400,如果有2000千克水,要配制这种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这是简单的比例关系换算题型,主要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准确性,较为简单易懂,但缺少人文元素和数学情感。而从核心素养出发,可以这样创新命题:博士要配制一种药水,药粉和水的比例是1:400,博士告诉小明自己要用5千克的药粉配置药水,让小明帮忙准备适当比例的水,请问同学们,小明要为博士准备多少千克的水,才能成功配置出药水呢?这样创新数学命题,可以提升学生数学阅读感受,加入了人文元素,还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让考试题不再单调和严肃。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站在小明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数学阅读和解题的代入感,既能实现检验学生比例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增加学生解题信心。
四、注重学科特点,提升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实用性、关联性等特点。因此,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时,试题不应具有单一性,要从多角度考察学生推导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也就是说数学命题要具有综合性,从通过综合性的考试题,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创新小学数学命题时,要注重数学学科的特点,避免试题单一或过于直接,要让学生有思维、推导、观察、计算等过程,这样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传统小学数学命题中检验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时,传统的考试题型是:圆的周长是4.28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考试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圆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能力,只要学生掌握圆的公式,就能很快计算出圆的面积,缺少对学生推导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而从核心素养出发,可以这样创新命题: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们可以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使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比宽多4.28厘米,请问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样创新数学命题,可以让学生从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长比宽多4.28厘米,也就是圆周长的一半比半径多4.28厘米,由此可以列出方程π r–r=4.28,求的r = 2,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出12.56。这样可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导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而体现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命题需要改进和创新,需要在命题过程中注重思维过程、注重联系生活、注重数学阅读、注重学科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迎合新课标教育改革命题的要求,与时俱进,提高小学数学命题质量,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梦莹.数学命题也是一种艺术——把握数学命题关键,考查学生综合素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112-113.
[2]付才喜.指向高阶思维命题,促进学生真实学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10):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