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显得比较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现在新课程改革实行了很多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需要,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之中,都在尝试着进行新的教学改革,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这样在之后的数学学习当中,效率会变得更高。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
1.1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从学习当中找到一些乐趣和快乐,这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社会发展急需要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样学生也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
1.2教学改革的要求
现在,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学习,能够不断地从学习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实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对自身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会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2.1通过导学案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课堂的预习阶段,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老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 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进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这些数学知识,这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帮助很大。
2.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在教学的活动中,要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在一起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加强和提高。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增进彼此的友谊,对数学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发展。老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比例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对比例的内容进行认识和理解,这样学生对比例的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
2.3通过微课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微课教学是利用一些短视频的方式,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和快乐,这样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的作用。例如,在对对称、平移和旋转这节内容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内容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对于这节内容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
2.4通过情境教学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老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礼品盒包装入手来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组成。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之后的学习当中,数学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一婷.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科普童话,2018(37):56.
[2].胡春香.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 小学生,2018(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