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的编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赵柳青
[导读] 本文编制了具有物理学科特色的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
        摘要:本文编制了具有物理学科特色的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并用Kendall和谐系数对量表进行评分者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是显著一致的。说明该量表可以运用到教学实际。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行为
一、 高中物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维度分析
        1.呈示行为
        (1)讲述物理知识的行为
        对于讲述行为,第一,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标准发音(普通话)、语速适中。有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更喜欢使用普通话的教师且普通话教学效果更好。[2]第二,教师授课时应富有饱满的激情,语调抑扬顿挫。第三,由于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讲述时语言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逻辑性。第四,教师应使用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
        (2)运用板书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展现实验原理、解题步骤、梳理物理知识结构和引导学生思维等的载体。对板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板书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第二,物理公式、单位的书写标准,绘图规范。第三,板书要布局合理、样式灵活多变。
        (3)演示实验行为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能做到以下几点:一,实验前,剖析实验原理、目的以及注意事项;二,教师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三,指导学生细致、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四,实验结束后,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2.对话行为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一,教师提问时,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在学生认知水平内提出问题。二,教师对所提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三,教师发问次数恰当,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四,在问题提出后,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组织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3.指导行为
        选择在教学中拥有重要地位的教师指导物理练习行为进行研究。一,教师指导练习时要在课堂上巡回走动,以便能够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二,教师要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科技相结合设计问题,让学生练习,真正地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回归生活”。[3]三,在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
二、编制《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编制的课堂观察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
 
三、评分者一致性检验
        为保证课堂观察量表的可靠性,对量表进行评分者一致性检验。笔者在某班内选择5位同学,用课堂观察量表对4位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笔者选择Kendall和谐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四位学生对五位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评价分数分布如表2所示。
表2五位教师教学行为实测分数
 



        参考文献:
[1] 吕宪军,王延玲:《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8期。
[2] 宫玉杰, 柳淑惠:《 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 2002年第3期。
[3] 宋清焕:《 教学与管理》 2014年第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