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引导期间,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给学生的复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掌握数学概念,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不会出现对新知识快速遗忘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学习目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从目标到内容再到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跳脱出来,使教学活动出现新的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而打造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而目前,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变得十分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刻内涵
所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解决数学问题诸方面获得全面而有效的发展,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学效果。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是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恰当而有效的配合共同建立起来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教学改革的模板和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还是比较的单一和落后,很多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思想上,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大多还是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层面上,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不去主动地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总之,教学方式的落后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二)课堂上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着小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现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仍然有畏惧之情形。另外,虽然有许多学生非常重视数学的学习,却找不到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授课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总体教学效果特别不尽人意。积极探索找寻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小学数学教师肩上的重要任务。
三、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情境,锻炼学生思维
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讲解有着较强的依赖性,通常是教师讲到哪一个环节,学生就着重记忆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不能获得独立思索与探究的空间,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教师在设置课程教学情境阶段,发现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能够获得更为理想化的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点拨,并将自己求知欲望调动起来,趣味性的情境能实现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教师的情境设置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启发、自我激励的机会。
(二)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堂高效的课堂中包含很多元素,有教师的教授、引导,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学习,二者缺一不可,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教”与“学”很好地进行融合才能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这其中还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目标、内容等也都要围绕学生组织、策划和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贯彻落实生本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到深,逐步帮助学生适应教学进度,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逐渐培养起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为小学生设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可以称之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都应该围绕新课程标准具体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依据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在设计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数学教材进行仔细地钻研和探讨,我们懂得数学教材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为直接的中介,数学教师应该把握教材的精髓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找寻合理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四)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双向教学,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开展互动式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以便在分组时更加的科学合理,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互动式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互动式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不同的学生按照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学习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最后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起到帮带作用,促进共同的进步,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培养他们的情感。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阶段,将有效性课堂理念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教师在课程教学指导阶段的某种价值追求。有效性教学目标达成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综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势条件,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机会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学习,并在一个个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引导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课程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曾苏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情感读本,2018(32):127.
[2]江燕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88.
[3]王雪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8(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