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刍议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赵慧慧
[导读] 数学比较抽象,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合适的方法,
        摘要:数学比较抽象,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合适的方法,注重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部分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充分阅读题目,没有弄清楚题目的含义。对低年级数学来说,老师既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要着急做,要弄清题目的含义,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样,才能正确理解题目,采取合适的方法解题。本文先分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能力培养;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解决对策
        引言:在大部分人看来,阅读是语文的内容,和数学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数学也是语言,学习数学不能脱离阅读,学生做数学题目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这些数学语言包含图表、公式、符号和原理。在学习新概念时,需要通过阅读这些语言才能实现学习目标。另外,数学学习是一个包含推理、证明、假设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学习中,即使面对很简单的题目,也容易出错。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阅读清楚题目,对题目的表达没有领悟清楚。因此,老师要在阅读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语言。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们轻松获取数学题目信息,提高解题正确率。数学语言比较特殊,提高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准确理解数学公式和定理,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可以规范使用数学语言。数学题目的逻辑性比较强,学生们如果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很容易被题目绕晕。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考完试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一对答案,或者等考试结束,发现出现了很多错题。其原因就是没有阅读清楚题目,对数学术语不敏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做题正确率。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做题的基础,对学生建立解题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中的题目经常需要各种假设,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有准确理解题意,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所以,数学阅读能需要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树立解题自信心。
        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树立读题意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拿到题目时,要看清楚题目类型,是判断题还是填空题。学生只有对题目充分了解,才能做正确题。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建立读题意识,在做题过程中,粗略看一眼题目就开始做题了,很多学生连题目都不看,等到题做到一半时才发现读错题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树立读题意识,养成正确的读题习惯。当学生在看到题目时,不能着急做,要先看清楚题目的数字、运算符号和具体提问方式。在读清楚题目后,开始做题[1]。同时,学生在读题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左顾右盼。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内容“混合运算”时,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楚“+”和“-”,如把 20÷4+5=看成20÷4÷5,导致做错题。针对这种问题,老师要先让学生做慢一点,看清楚题目,对题目中的符号要判断清楚,在做题过程中要先读题,再下笔计算。等后面学生做得熟练了,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适当提高计算速度。
(二)掌握题目关键信息,锻炼学生思维
        低年级的数学内容不是很难,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做题方法,平时勤于练习,一定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正是数学的这种简单,导致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已经养成了思维定势。他们在看到题目时不会花时间思考,一上来就开始计算。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大明来学校需要44分钟,小红来学校比大明少12分钟,东东来学校需要的时间比小红多10分钟,问东东来学校需要多少分钟?。”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看懂题目,对其中的关系没有厘清,直接用44+10=54计算[2]。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没有弄清楚大明、小红和东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出来的答案自然是错的。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比如这道题中的“小红比大明少”、“东东比小红多”等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掌握身体技巧,阅读和思考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错题目很正常,学生们还没有建立数学思维,知识量也不丰富。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讲解基本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能敏锐抓住题目的关键点,循序渐进,一边做题一边思考。很多数学题目表述是比较专业的,学生读一遍题目很难读懂,因而学生要反复阅读题目,对一些难懂的题目要多度几遍[3]。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经常出错的内容整理出来,仔细分析这些题目特征,等到学生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做题中总结,也需要老师细心指导,通过慢慢的锻炼,才能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其中包含很多的数学语言,学生只有正确阅读这些信息,才能准确做题。因此,老师要积极配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陆芳芳.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183.
        [2]华德高.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 000(006):44.
        [3]蔡晓英[1]. 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5):0101-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