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表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以其直观性为我们揭示了很多地理现象,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因此,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一些规律性的读图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爱上地理。初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读图能力 构建培养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析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同时随着课改的深入,地理试卷题目多以图文、资料形式出现,可以说,无图不成题。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教会学生正确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读图能力高低不仅是衡量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同时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结合实践教学,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多渠道,多形式激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由小学跨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空间思维能力差,还未建构好基本的地图空间概念,因此,许多同学对着图片一片茫然,有些同学甚至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读不懂地图是他们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学习地理时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经常用图,看图,图文结合,加强感性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比如在《地球的运动》、《海陆变迁》、《等高线地形图》这些抽象思维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体,通过音频、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空间认知,化难为易,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教学《中国的交通业》时,让学生设置旅游路线,熟悉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合适时机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阅读地图兴趣。比如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告诉他们:今晚我们要在山谷里宿营休息,谁能根据这张地图帮老师找到山谷的位置呢?,学生看完之后,一脸兴奋和不解。有的说,老师这就是一条条圆弧线和圆圈,怎么看啊?时机成熟,我认真明确的告诉学生:其实在这张地图上,不仅能找到我们将要宿营的山谷,还能找到山体的其他部位,比如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呢,大家还能找到省力的爬山路线,还能预测出山顶的大致气温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对如何读懂地形图充满学习兴趣,纷纷表示想知道。这样不仅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读图能力。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与我们的后期培养和适当引导有着巨大的关系。
二、教会正确的读图步骤和方法
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图,进而获取到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做好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步骤进行模仿,同时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读图步骤和方法。以阅读“亚洲气候图”概括出亚气候特点为例,课堂上我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气候特点读图方法:1、看图名。这是阅读地图的首要前提,学生只有知道地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才能有目的性地去阅读。你看这个图的名字叫“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2、看图例。这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一般在图的边框位置,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符号来展现,这些都不容忽视。3、看内容。参照图例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种类和主要分布地区,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用笔先圈起来,以免遗漏。4、教方法。教给学生气候类型特点的一般归纳方法,大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述:(1)气候类型构成(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单一),(2)气候类型的分布(什么气候分布面积广)(3)气候分布特点(如对称、半环状等)。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5、学描述。读明白地图之后,描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灵活进行顺序的调整,同时强调用词的准确和简练。6、练拓展。当学生熟悉了读图技能后,通过展示其它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如非洲、北美洲等进行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观其图、知其地,求其理,使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意义上的会看地图。
三、绘图记图,提升读图能力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地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让学生在绘图、填图中学会一种受益终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深层次的 理解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填一填,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训练学生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简图,描画国家轮廓,学习区域地理时,让学生填绘各区域轮廓图,或根据空白地图用正确的图例符号标画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主要地形区名称等)。在教授“新疆地形特点”时, 我要求学生用简笔画描画出新疆地区轮廓简图,在图上标注出“三山”(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两盆”(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理解“疆”字, 新疆地区的空间位置深刻地印在脑海中,读图、析图也得到锻炼。再如描画长江干流图,要求学生在简图上标注出上中下游分界点,主要支流名称,沿岸主要城市,途经的铁路线,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等。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适当地布置一定数量的地图填绘,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兴趣中模仿绘图,不仅加深对地图基础内容的记忆,同时潜移默化中强化加巩固学生具象的空间构建,无形中为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采取多种策略,以学促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万军 《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2期
2李雨虹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2015(4):156
3吴闽雯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08-0069-01
4褚亚平 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