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剪鹏飞
[导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法能够帮助高中生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获得情感体验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法能够帮助高中生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的策略,为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史料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法;教学
        史料是史学资料,史料教学法是教师将历史资料导入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了解和处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的一种方法。利用史料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的一种再现和还原,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历史,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史料
        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史料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史料,做好充分的备课,才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所教授的内容与史料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设计有探究价值且逻辑严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科基础,要使问题的难易适中,还需要使问题具备明显的层次性,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求知欲。借助问题去辅助史料教学,才能够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处理史料,分析史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真实的还原历史,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就可以提出问题: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制的?然后出示史料《清史稿》中的《张英传》中的“圣祖命择词臣谆谨 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一时制诰,多出其手。”以及《清史稿》中的《张廷玉传》中“雍正八年……改称办理军机处,廷玉定规则: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和《啸亭杂录》中的《议政大臣》中“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逐微。”让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到清朝初建立的时候,统治者为了集中权力,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到了康熙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康熙设立了南书房,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到了乾隆年间,军机处处于其他机构之上,而议政王大臣会议则逐渐被废除。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导入了相关的史料,让学生了解到清朝时期的权利变化以及统治者为了集中权力而对政治制度做出的改变,加强了学生对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相关知识的理解。
2、选择通俗易懂的史料进行教学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运用史料教学,在选择史料时,尽量需要选择较为简短,且学生能够容易理解的史料,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教材知识点。如果教师所选择的史料过长,学生在阅读时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会使得史料教学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还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如果教师所选择的史料,学生不容易理解,信息量过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过于耗费心神和精力,最终可能还无法理解史料所表达的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似懂非懂,反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学基础,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史料,让学生能够便于理解,达到史料教学的目的。
3、史料教学法可应用于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
        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把握课堂时间,对于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略讲,不需要利用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而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则需要教师利用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能够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轻松的利用史料来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分主次,所有的知识都运用史料教学法,反而会让学生抓不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到秦汉时期的商业在初步发展阶段时较为艰难,部分教师会出示汉高祖刘邦“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有规定“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等相关史料讲解由于统治者重农抑商,所以商人经商活动受到限制。但是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过渡阶段,教师只需要根据教材对其进行讲解即可,不需要出示史料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要将史料教学法应用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讲解中,如在《古代商业的发展》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以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方面,利用史料进行教学,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4、选择多种类型的史料进行教学
        史料不仅仅是文献,同时也包含了口述资料、纪录片等,种类丰富多样,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在选择史料时,不仅仅可以选择学术资料,同时还可以选择反映了真实历史情境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和环境,加强了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一味的选择文字史料就会使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失去新鲜感,让学生对史料教学法不再充满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戊戌政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不采取文字史料,而是选择记录片,可以为学生播放《戊戌变法》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百日维新后新旧势力的交锋,理性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戊戌变法的意义。将记录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能够为学生营造浓重的历史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进行教学,从而锻炼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5、结语
        以史料为基础,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能够让学生在感悟和体会历史的同时对其进行理性的判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桂平. 史料教学法与历史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以《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6(05):22-24.
[2]程小凤. 教师的挑战——如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运用史料教学法[J]. 中学历史教学,2017(09):69-71.
[3]罗燕琼,刘方富. 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 中国民族教育,2020(05):5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