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周娟
[导读]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应用方式
        摘要: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应用方式,可以有效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确认识微课的应用价值,并在实践中加强微课运用研究和经验总结,以此不断发挥微课应用价值,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数学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自主学习
引言
        微课的应用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突出重难点知识。微课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知识强化、课后复习、试题练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微课获取知识不再受时间、空间等外在因素限制,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更加有利于进行碎片化学习。将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微课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性、合作探究性较强的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教学目标为主、以学生兴趣及综合能力培养需要,为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式微课资源,鼓励学生以小组间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形式进行数学问题探究,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实效性、高效性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学生仅能够通过课堂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明显的连贯性,所以一旦学生在课堂当中由于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知识点缺乏记忆和理解,势必导致下一阶段的学习难以顺利开展,而微课教学形式则能够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件制作完毕后,上传到网络空间,学生通过对电子设备的操作,即可调取和观看课程内容,进而完成知识点学习。
        (三)提升教学多样性
        微课作为一种灵活性、便捷性、趣味性较强的新时代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能为教师带来多样的教学可能性,促进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学生预习或复习,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情境构建等,以问答类、演示类、启发类微课课件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个人想象力,逐步引导学生明确数学知识要点,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为追求整体教学进度,保障一定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中的主导性较强,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对学生的适度引导。例如,部分教师在重难点教学中,未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步增长;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忽视了问题引导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思维培养,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教学趣味性不足
        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受应试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尽管教育改革事业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但实际的改革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理科性质科目,部分教师因科目特性、教学习惯等因素影响,在日常授课中要关注教学进度、知识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趣味性、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难而退”,数学学习兴趣受到抑制。


三、初中数学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一)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相对都是比较抽象的,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进行理解.而微课主要就是通过视频教学的手段来辅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技术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探索与思考,并且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熟练掌握一些重点、疑点、难点的知识,从而可以有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
        (二)应用微课辅助数学概念或定理教学
        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数学概念以及定理,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准确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或定理有着非常大的难度,导致学生在解题时思维混乱,找不到头绪,还有些学生经常将一些数学概念或定理进行混淆。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或定理教学时,就可结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动画、图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及原理的形成史。
        (三)应用微课辅助典型例题教学
        构建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例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重视选取典型性较强的例题,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审题经验,找到更加高效的解题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在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觉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取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舞蹈老师规定每个人要练习舞蹈300次才可以登台表演,小兰每天要跳30次,已经练习了5天,那么小兰还要再练习多少天?教师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在引导着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计算30+30+30+30+30=150,300-150=150所以小兰还需要在练习5天.教师先按照学生方法进行计算,那么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可设小兰还有x天可以完成,30×5+30x=300,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x=5,这样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热情。
        (三)复习应用微课,夯实基础
        微课应用十分便利,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即可运用计算机、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将数学概念、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等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复习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等,以此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另外,微课学习条件仅限于网络、移动设备,为学生自由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正因如此,学生零碎时间可以在微课的支持下充分利用起来,便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个数学知识框架,让学生根据这个框架自己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易错题、难题等比较典型的例题的视频,在早自习的时候统一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训练。最后,利用在微课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大家都遇到的难题,然后在课堂中提出来,教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可以充满学习热情,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微课运用到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复习得更加透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微课中的积极因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开辟更多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应珍.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30+132.
[2]许淑梅.探讨新课改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89.
[3]王平.初中数学微课的运用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0.

作者简介:周娟  1986.3.22  女  汉  四川西昌  大学本科  西昌宁远学校  初中数学  西昌市俊波外国语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