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建立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庄春英
[导读] 初中的物理学习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学习难点,特别是物理概念
        摘要:初中的物理学习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学习难点,特别是物理概念,由于其相对比较抽象,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本文通过对实验法、对比法、引导法的描述和介绍来分析了强化概念教学的方法,使得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由于物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对物理的教学开始越来越重视。但事实上,物理教学现在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而影响物理教学发展的最大阻拦因素就是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教学方式死板、对于知识进行僵硬灌输的缺点。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印象始终停留在枯燥、无味、抽象的层面,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创新的概念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一、概念教学策略
        1、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每个概念之间物理量存在的联系,运用物理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加深,也是对学生概念掌握情况检测的重要方法。因此,要会挖掘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部分同学上课时只是了解了单一概念,但是不能很好的把单一概念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物理现象的概括,它还存在着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学生们既然不能把单一概念很好的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的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认识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很好的运用物理知识。
        2、通过运用,从而加强学生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一般来讲,学生对概念的建立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的深刻理解。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让他们认识到物理概念的内在属性。就像学习物理实验中的现象而言,学生们刚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心,并非是出于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
二、有针对行的选择试题
        练习是针对概念理解以及掌握的有效检测方法。对练习来讲,要有明确性,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做题。否则,不仅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对概念的理解有些许错误的认识。因此,在我看来,带着目标去找相关的练习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哪怕从习题当中受到一点启发,一点收获,这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以及肯定。对于兴趣的培养,要有好的基础。我们要善于发现归纳知识,这样才能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如果对某一个概念有盲区,有错误的理解,就可以找相关的专项练习题进行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攻克概念理解的难题上更加有把握。
三、让学生独立建立概念
        多数教室认为学生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在教师反复的讲解中进行的,或者学生自己机械记忆过程形成的。其实不是的,学生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构建起概念。教师可以做两个实验,一杯水和一杯奶,一杯奶和一杯酒精的鉴别和铝块、铜块以及铁块的鉴别进行类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物理概念是各有特点。
四、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针对之前错误理解。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想法去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对物理概念的错误理解,发现之后及时的纠正。

要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亡羊补牢,让他们对自己的错误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要求教师能够精心的策划概念的情景,让物理概念通俗易懂。也可以以矛盾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错误,即是纠正。这样的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知,并了解学生的思路。在好奇心牵制的作用之下,难免会出现错误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这样才能在物理概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物理概念在定义时有着相同的思路,像速度、功率、电阻、密度等等,它们都是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反应物体的基本属性。对于这样的概念而言,教师要学会类比,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比如:电流的做功就可以看做是水流的做功,电压就可以看做为水压,这样一来,就能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电化为现有的水,加深对水压自己电压实质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功率”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速度”的概念进行教学。物理学中“速度”用来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现在教师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功率”;而“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功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既然“速度=路程/时间”,那么“功率=功/时间”。
五、合理的引导出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的,这时就需要教师伸出援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启发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在学生对基本知识产生一定理解之后,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吸管喝牛奶,若是通过吸管向盒子内吹气,并且马上松开,牛奶就会从盒子中喷出,这是为什么呢?”接着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得出“因为盒子内部压强增大,导致牛奶喷出”这个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想出与这个例子相似的生活实际,或者是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的生活实际。教师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导方式让学生在生活更好的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进一步强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通过教师引导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加物理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不断强化概念应用,从而促进概念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对概念的理解,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物理概念,就可以把物理和生活融会贯通,成为一体。物理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们为了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不断创新探索不同的方法对概念教学进行优化。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法、对比法、引导法这三种不同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对概念学习进行修饰,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强化概念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晓娟.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J]《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
        [2]郭培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思考[J].中学物理,2019(2).
        [3]周峰.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3):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