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刘彬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分析初中教学中的问题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分析初中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学习反馈革新自身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要仅仅关注下学生最终成绩,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身数学素养,要能够有效运用分组合作教学形式,使得整体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构建情景化教学模式,增加数学内容趣味性,并完善分层式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不断钻研进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引言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导向,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最终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全方位地落实新课程改革,争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创新者。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开展情景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借此分析其多样化数学兴趣,并通过开展情景教学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对刚刚步入初中校门的学生而言,其学习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结合课本内容创设趣味化、有效化场景能调动整体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掌握更深层次内容奠定有力基础。以“走进图形世界”这节内容为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与游戏情境创设活动,先以了解不同学生所见景物与图形为前提,诸多学生反馈蜡烛、地球仪、商贸大楼等事物都是立体的空间图形。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多张纸,并引导他们发挥自身想象力进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按照自身想象折叠出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乐趣,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知立体图形的点、线、面,帮助他们掌握棱柱等立体图形的特点,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2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恰恰能够打破这一氛围,它不仅能够将二维的文字、概念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笔者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区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并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考虑到本章节的知识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图形所必备的基础,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面墙和一根木条”的图片,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如图,想要将这根木条固定在墙上,使之不能转动,需要几颗钉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提出“需要两颗钉子”,再次展示一颗钉子固定木条时的动图情境,当两颗钉子固定木条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被动画所吸引,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展开了有关直线的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还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以教授基础知识为目标,合作式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恰恰学生之间是最了解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长处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讨论交流,讲解问题,这样比老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课更有效果,老师只需要在大体上进行把握并对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集中讲解。数学学科有其独特性,一题多解的现象很常见,学生通过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火花,甚至想到老师没有考虑的一些方法。老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拥护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全局把控课堂,有效完成教学。
        4拓展知识范围,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
        大多数教师一直将数学课本作为教学内容,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靠,但是课本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它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工具,不应该将所有的教学课程都放在课本教材上,要将其作为教学参考来拓展学生学习更广泛的数学知识。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资料,拓宽知识面。比如教师在讲“平等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可以在讲解后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数学杂志,拓展到平面几何的线段运算方面。教师可以对比两种教学方法带来的效果有多大的差距,反思自身的教学错误,同时教师还需要记录课堂的开展效果,记录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各种方式的实验效果来积累教育经验。
        5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方法至关重要。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凸显方法技巧,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施展。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性质和定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要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来简化教学的程序和步骤,让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难点知识。比如,在七年级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应用题类型的题目,对于理解不够深刻的学生可以仿照例题背景,通过借鉴书本来完成,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之,我们要狠抓常考知识点,让学生经过千锤百炼,确保其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其应试水平,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为基础,不断发现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并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形式,保证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开展情景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与构建分层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热情,丰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推动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恒.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于研究,2018(21):1—2.
        [2]陈竹娟.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好家长,2019(04):84.
        [3]杨鸿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