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文化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历史应用中总起出来的,在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刻意的引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从生活点滴到科研开发,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而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背后的理论基础,不管是知识形成还是方法应用,都是对数学学科的综合展现。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数学文化的理论,更具有引导和开发的作用。
一、当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象。比如,当前的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来龙去脉并不能真正的掌握,对其精髓内容不能熟练的应用,并不具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能力,造成了教学实践应用的不足现象发生。又比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由于自我思考的独立性并不强,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指导和灌输,而这种模式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并不利于整体数学课堂的创新提升,因此这种矛盾的现象,也造成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文化知识点的开发利用较少,主要将教学的精力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中,对于学生的文化学习,文化体验应用较少,不能真正的发挥出文化的思维培养作用,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开发。这些实际情况的发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进行思考运用,更好的展现出文化的感染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数学能力。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应用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深化数学文化内涵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动漫形象,直观图片的形象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展现,也更好的通过这些形象传达出数学文化的内涵精神,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连续加法”的运算进行学习,在数学教材中,使用了火车运行图标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让学生从乘坐火车,关注不同站台的关系去理解数学运算中的连续加法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并不陌生,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而且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开展的文化内涵,从小培养小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对圆形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从圆形的概念诞生过程进行讲述,从古人的认识到现代的应用,更好的延伸讲解圆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阴历环境下的月亮、太阳的形状变化中,得到圆的概念总结。圆形的器物在发掘出土的古代用品中,是很常见的形状。有圆形的陶罐,有圆形的孔洞,有圆形的桩木,而在对圆形不断的研究中,人们学会了使用圆形的桩木进行大重量物体的运输,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圆形的车轮,以及现代社会中汽车的轮胎等。通过这种生活化和历史性的知识延伸,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圆的知识进行集中精力的学习,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提升教师修养,融合文化渗透教育
在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综合文化修养进行提升,以保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具备开展文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进行“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小数的诞生过程,更要明白小数的数学原理,可以结合我国数学小数的研究进行文化的讲解。
比如可以结合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在研究小数中的成就进行教学,指出著名的数学学习经典《九章算术》和《海岛算经》的形成历史,让小学生以古代数学家的钻研精神要求自己,进行模仿学习,利用数学文化中的精神价值感染小学生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又比如在进行“分数的产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正确的使用多媒体,将古人在进行分数应用的过程中使用的石块测量,结绳运算等方法进行生动的直观演绎,并让小学生对古代人使用这种方法在进行分数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之后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小木棒教学方法,对分数的教学进行更好的讲解,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兴趣基础上,会很自然的被教师带入到教学氛围中,然后开展无意识的学习,不仅强化了小学生对数学文化中的理解了,也更好的解释了分数的概念,以及学习的技巧。
(三)利用兴趣实践,体现数学文化作用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尤其的注意结合数学文化中的生活实践,进行兴趣教学的开展。比如在“多边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进行多边形的教学开展,分析雪花的形状是六边形,分析蜜蜂蜂巢的形状也是六边形,分析高架桥的桥墩是三角形,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作用,并明白其中包含的数学文化知识。又比如在进行“比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黄金比例”的知识,教师口语从黄金分割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完美分析,例如在进行绘画构图的过程中,要注意黄金比例的应用,在进行声乐演奏的弦乐表演中,黄金比例下的声音最好听,人体在符合黄金比例的条件下最完美,等等这些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都可以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并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又比如,在进行“重量千克、克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来进行讲学,让学生对这个著名实验进行模仿演示,并从小球的重量、质量等数据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结合数学文化的魅力更好的对重量知识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应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重量单位的数学知识,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力。
(四)开展数学活动,进行数学思维开发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展现数学文化的渗透作用。比如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的“数学广角”部分,主要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为目的。涵盖了著名的“鸡兔同笼”、“植树”“排队”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生活化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明白数学道理,开发数学思维。又比如在进行数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要结合数学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进行教育,培养小学生理性思维。结合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过程,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容不得一丝马虎的严谨精神进行学习,并通过我国的这个研究比国外的研究早了1000多年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以此为动力,进行精益求精的科学研究,并养成务实探索的精神,建立理性的思维习惯,在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中,体现出数学文化的精神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文化的渗透进行教育,可以从教材、教师和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应用,也是未来小学数学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向,可以更好的提升数学学科的知识教育,进而更好推动整体数学学科的教学水平,展现出文化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芸.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80.
[2]高渝.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47+49.
[3]闫红煜.数学文化观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初探[J].科技资讯,2020,18(1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