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钱春风
[导读] 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提问,让学生进行一些回答,
        摘要: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提问,让学生进行一些回答,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也形成问题意识,可以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一些知识点产生质疑的能力,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体现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的设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并且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课堂中进行一些问题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有问才有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正是他们积极思考的一种表现,对于数学学习,学生的自主思考对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对知识的思考才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会对知识进一步思考,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灵活应用的能力,同时,数学学习思维和能力也能达到极大的提升。
        一、数学学习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一)年龄小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重,进行数学学习时,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都与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没有太大关系,甚至与数学不沾边。这样的提问往往都不是教师想要的,也解决不了数学学习中真正的难点,而问题意识不单单是提问,更多的是思考后产生疑问。
        (二)性格内向
        教学过程中,同一年级的每个同学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小学生可能性格较为内心,课堂中也不太爱发言,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当老师要求学生自主提问时,即使这些同学心中有疑问,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提出问题。
        (三)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时,当学生们提出的疑问不是教师想要的,或者是别的同学已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则直接对学生提出批评,甚至打断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清晰,反而让学生对上课提问产生害怕心理。
        二、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模拟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创新教学理念下,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对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视,不仅促进了学生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小华有12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小华比小明多几个苹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运算,教师可以分别将12个和8个苹果排场上下两排,再问:“同学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利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能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培养他们善于提问的能力。
        (二)实行奖励制,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性格都大不相同,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同学爱主动表现自己,爱提问,而有些同学则较为被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的实行奖励制度。

针对数学课堂的提问情况设计一个奖励栏,张贴在教室内,课堂上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在奖励栏中学生姓名后盖上一个积极思考的印章,作为奖励。
        每月一评比,将得到印章最多的三位同学上报到学校的光荣榜中作为班级的“提问小标兵”。这样对于爱积极发言的学生就能给予更大的动力,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再积极的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和鼓励,当他们主动提问时,在奖励栏中加倍奖励,那么,积极提问也就逐渐成为了所有学生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布置预习任务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因此很多情况下,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去进行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去进行完成。并且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的环节,可以使得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自己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说出来,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比较有侧重点,而且也可以使得学生进行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
        (四)鼓励学生质疑
        整个课堂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更加需要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使得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一些提高。虽然说小学数学知识点比较基础,但是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不仅需要让学生可以理解好这些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一些锻炼。教师可以故意讲错某一个环节,或者是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去激发出学生的质疑心,使得学生可以多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授“位置和方向”这一小节时,由于位置这一小节的内容在数学教学环节当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较考验学生的整个思维能力。因此课堂中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进行位置的辨认。并且特别是针对于一些具体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小陷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对教师讲解的一些内容产生质疑的能力,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以及理解能力。位置与方向是学生需要多进行一些练习的知识点,通过练习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五)预留问题,加强学生课后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思考,课后同样也要加强他们善于提问、课余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留下类似“将正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剩下几个角?”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会直接答3个角,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考,回家自己动手试试,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通过这种预留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加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适当的扩展知识,让学生形成课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各项特征,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积极提问、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出他们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戴国雄.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29):85.
        [2]刘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64-66.
        [3]柏广彩.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34+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