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李漫漫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增加文化自信,并在多个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式现代艺术迅速上升到主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大力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然趋势。以京剧为例,其融百家之所长,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杆,更值得广大青年学子的传承与发扬。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为唤醒年轻一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三中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增加文化自信,并在多个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式现代艺术迅速上升到主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大力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必然趋势。以京剧为例,其融百家之所长,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杆,更值得广大青年学子的传承与发扬。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为唤醒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教师与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这一职责。
       
       
        关键词:音乐课堂;京剧;教学策略;价值探究
       
       
        引言: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本文从在音乐课堂上学习京剧为出发点,讲述如何将京剧引入音乐课堂,使学生产生对于京剧艺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认同京剧,肯定京剧,喜爱京剧,引领学生走进京剧的艺术殿堂,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一、京剧艺术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
       
        1.“京剧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京剧是集音乐、文学、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高度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唱段中的大部分内容融合了道德、审美、政治等正向的价值理念,京剧中乐观动人的艺术形象与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所传达的积极理念,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京剧教育”这一举措对学生德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京剧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唱词与唱腔、它所展现的脸谱、服饰、音乐、舞台道具、人物动作等,不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能对青少年产生强烈的美的体验。
       
        二、如何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京剧艺术学习的实践探索
       
        京剧艺术对于中学生来说稍显专业,而中学生普遍对京剧不感兴趣,究探原因,一是节奏较慢,一字多音,唱法专业;二是京剧的发音与普通话有些区别,学生不易听懂;三是京剧中的故事内容距离现代生活较远。因此,学生看不懂、听不懂的现象十分普遍,基于此,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在课堂中引入京剧艺术的学习,从以下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学习与反思。
       
        1.听“京歌”引“京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欣赏和了解京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降低学生对于学习京剧的抵触情绪,可采用“京歌”来引入“京剧”。在上《京腔昆韵》这一章时,我从当下较火的网综——《国风美少年》中,选择了一首霍尊演唱的《北京一夜》播放给学生听,歌曲中通俗唱法与戏腔的完美结合,引起学生对于“京歌”这一形式的极大兴趣,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的探讨,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和轻松。在了解“京歌”的艺术形式之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听过哪些“京歌”,并邀请他们在课堂上即兴演唱一段,从而顺利引入京剧艺术的学习,减少了学生学习京剧的畏难情绪。
       
        2.看京剧脸谱,猜脸谱在京剧中的表现作用
       
        脸谱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现,通过不同色彩和图形的组合,勾画出一张张富有特色的脸谱。以学习“京歌”《唱脸谱》为例,学生听完歌曲后,设问:多媒体上呈现的不同脸谱分别代表什么历史人物?他们各有何性格特点?脸谱造型与人物性格有何关联?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脸谱并结合历史人物性格积极思考。学生总结出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积极主动地思考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对于学习京剧的热情,为学生带来新鲜的欣赏元素,在刺激学生听觉神经的同时带来视觉享受。


       
        3.欣赏京剧名角舞台表演的视频,感受京剧艺术魅力
       
        引领学生欣赏2014年央视春晚京剧节目《同光十三绝》,了解画中所绘十三位京剧名角儿,欣赏“四大名旦”及各派的传承人演唱的京剧著名选段,观察京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唱腔、服饰、舞台动作、妆容等,通过观察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一颦一蹙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所塑造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了解京剧文化艺术表现的魅力。
       
        4.通过讲述京剧故事的方式,诱发学习京剧的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京剧中有很多是根据历史事件、名著等改编的。以《穆桂英挂帅》中的著名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为例,向学生讲述穆桂英虽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依然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披上铠甲,挂帅出征。有了历史故事的铺垫之后, 再让学生整体复听京剧唱段《我不挂帅谁挂帅》, 对经典唱段的韵味、音乐特点等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京剧独特的唱腔和京剧大师表演的感染力等。利用故事情节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整体感知京剧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京剧学的热情。
       
        三、在课堂体验中感受京剧艺术表现的乐趣
       
        1.音乐具有“体验性”, 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和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材特点,从京剧的“四功”——“唱念做打”中选择一至两种表现手法,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如:唱京剧。以京剧《定军山》中著名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例,体验老生唱腔演唱特点及韵味,反复聆听几遍录音,整体感知唱腔韵味之后再逐字模仿演唱,最后连接成句。京剧老生唱腔采用本嗓,需要学生学会控制气息以及发声位置,并表现出黄忠这一人物含蓄、沉稳的性格特征,因此给学生定调不宜过高。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热情高涨,模仿的惟妙惟肖,课堂氛围积极热情,随后邀请学生进行表演,并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2.欣赏京剧表演视频,并尝试模仿人物动作
       
        钱金福先生的身段谱中有这样一句话:“老生弓, 花脸撑, 小生紧, 旦角松, 武生在当中。”以“生旦净丑”中的旦行为例,旦角在舞台上的站姿,一脚在前, 另一只脚踮脚在后,同时提气,挺胸、收腹。并让学生模仿“兰花指”的手势,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同时手腕弯曲;另一只手搭在后腰。学生在模仿行当身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表演京剧的乐趣所在。
       
        结束语:
       
        京剧表演的一招一式,京剧唱腔的字里行间韵味无穷,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景物的描写,抑或是演员的舞台表演,都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音乐课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中引入京剧,带领学生感受京剧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审美趣味,对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京剧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唤起青年一代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董美微:京剧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音乐天地,2018年12期,第26-29页。
       
        [2] 宋菀: 京剧艺术在高中课堂中的教学初探,黄河之声, 2017年02期,第20-21页。
       
        [3]时菲菲:含蓄典雅 持中贵和——在比较中浅谈梅派表演的艺术特点,戏剧丛刊,2013年03期,第18-19页。
       
        [4]王柳静: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6月3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