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张静
[导读]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中等生在学校里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老师肯定盯着尖子生多一点,谁都想多几个学生考上名校。另外,成绩较差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他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中等生则属于被忽视的那一拨人。成绩不上不下,进步也不会大,下滑也滑不到哪里去。如果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孩子:他很聪明,很调皮,学习不差,但态度不太端正,经常在班里找茬儿。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因为成绩中等,不在我们重点转化后进生的范围之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一旦教育好,将会非常优秀,我们不能忽略这样具有优秀潜质的孩子。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小葛同学。他特别爱找我说话,他长了一对笑眼,皮肤白皙,像韩国的小帅哥。据原来的老师(刚大学毕业)介绍说,因为他长的帅,学习也不错,喜欢找老师说话,老师对他的喜欢真是溢于言表,虽然他毛病很多,却没有挨过批评。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确很聪明,但喜欢随便动同学的东西,喜欢搞恶作剧,做事拖拉,经常丢三落四,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也许里边还有一点嫉妒的成分。
       
        刚刚对他有点了解,我不动声色,即使心里也挺喜欢他,但按兵不动,为的是让其他同学心里平衡。观察一段时间后,他的毛病逐渐显山露水,除了上述毛病外,我发现他上课不怎么听课,一直说话或者自娱自乐。和他妈妈取得联系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缺少父爱,妈妈工作很忙,一个人把他带大,免不了娇惯他。因为父爱的缺失,他特别渴望别人关心他,渴望和同学们交往,但因为方法不对,以致于和同学关系紧张。了解到这些信息,我不禁同情起他。我决心帮助他,帮助他改掉缺点,让他更加优秀起来。
       
        一、静静观察,以期突破
       
        了解全部情况后,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得找一个突破口,给他更多的爱与宽容。他喜欢找我聊天,我就和他聊,几次聊天后,发现他特别爱读书,我就和他交流读书的感受,他总是滔滔不绝,每次我都夸张地表扬他。他感觉到读书是老师喜欢的,支持的,看书的积极性更高了,甚至在语数英之外的其它课上也明目张胆地看起了书。我意识到,我的鼓励让他跑偏了。在一次任课老师又把他的书搜走交给我后,他追着我苦苦哀求把书还给他,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他不死心,和我商量,怎样做才能把书还给他。

借此机会,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交易”:书我替他保存,如果以后不在上课期间看书,学期结束还给他。他一听书还有复得的机会,就忙不迭地答应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看过书。为了鼓励他,我不仅把他的书还给了他,还买了一套书送给他,他看到书的那一瞬间,眼睛特别亮。从那以后,他上课听讲越来越认真了,回答问题也更积极了,每次他精彩的回答后,我都不忘加上一句:“这个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就会骄傲地说:“我从书上看到的。”我马上说:“真了不起,从课外书上学到这么多知识,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同学们羡慕地看着他。这样的表扬不仅鼓励了他,而且带动其他同学也喜欢上读书。因为爱看书,他的文笔挺流畅,这也成了我表扬他鼓励他的契机。慢慢地,我发现他真的开始变了,作业更加认真了,发言更积极了,成绩更优秀了。于是我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使他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学习交往,和谐共处
       
        葛同学虽然在学习上达到了他应有的水平,但因为不会和同学交往,总和同学闹矛盾,同学们都抵触他,他自己也好像觉得大家都会笑话他,总是以更加不当的行为想得到同学们的关注。如:他会在下课偷偷把周围同学的学习用品互换位置,以至于上课后大家都找不到自己的东西,他赶紧告诉别人,想获得大家的感谢。后来大家发现了这个秘密,集体“上访讨伐”。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和他谈话,他见我态度和蔼,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了我。原来他这样做完全出于一片“好心”,想帮助同学,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多么单纯的孩子,我庆幸自己没有粗暴地解决。我教给他和同学交往的一些方法,并给他出了个主意。他家的书特别多,可以主动把书借给同学看,从这里打开和同学正确交往的通道。他试着这样做了,刚开始大家还是防着他,不知道他又会玩什么花招,我就在班里公开他主动把自己的书和同学分享的事情,同学们也由半信半疑开始了对他的信任。慢慢地,他和同学之间用书架起了友谊和信任的桥梁。我们班图书角建立时,他捐的书是最多的,他愿意和同学分享了。虽然他爱做恶作剧的本性还没有完全改掉,但是和同学关系融洽后,同学们似乎也没有那么计较了。
       
        现在,我经常看到小葛同学脸上洋溢着笑容,看到他和同学们在一起游戏的欢快场面,看到他如我所愿挺进了优秀生的行列(尽管他身上还有拖拉的毛病),我心里特别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探寻适合学生的新方法。学生没有绝对的好坏,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要我们愿意去关注他们,用心去教育他们,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学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