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低年级习作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卢莉茹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面对现实作文教学诸多问题,我们如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改变习作的教学现状呢?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把习作写好,就要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面对现实作文教学诸多问题,我们如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改变习作的教学现状呢?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把习作写好,就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习作的启蒙和兴趣的发展,才能获得习作的不竭动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并在习作过程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兴趣培养;核心素养
       
       
        新教改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同时强调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有创新的表达。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习作的教学现状,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说话是习作兴趣的前奏
       
        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说话充满强烈的愿望,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希望通过自己良好的表现让老师记住自己。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就要特别注意珍视学生的这个愿望,多给孩子说的机会。如:二年级主要是以句和句群的训练为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练习说句,而且此时的说句要与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感官相联系。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词语,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指导学生改换句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以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机会,让他们自由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加强与老师、同学、家长、邻居之间的口语交流。
       
        二、“我手写我口”是习作兴趣的宝库
       
        要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达到“我手写我口”,刚开始不要要求太高,想写什么都行,一句两句也行,但一定要是真实的东西。起步阶段运用汉语拼音的多种功能由说到写进行训练。例: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秋游》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去大自然寻找秋天,然后画一幅秋天的风景画,并让学生在画上写上几句话。刚开始可能图文不是那么配套,但有个别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会把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你抓住时机大力表扬,学生自然会学着做了。再下面是“爸爸妈妈的话”,由家长写,目的是将家长也调动起来,这样做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也使家长对学生更加了解,他们会更喜欢写文章的。如:有一次,一个学生介绍他的爸爸,说他的爸爸总爱玩手机,爱打麻将,而他的妈妈呢,每天要做很多家务活,下面还画了他爸爸在埋头玩手机的样子和他妈妈做家务的图,他的父母看了以后感受很深,特别是他的爸爸在画上还向孩子承认的错误,并做了保证以后一定对家庭多关心,孩子看到这样写话的“魔力”这么大,此后写的积极性更高了。这里是在发挥“交流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它当成文章,而是把想对别人说的话,用自己的笔写在本上,给别人看。学生体会着“我手写我口”的乐趣。使学生在自我创造的喜悦中产生“说的欲望”,同时也有话可说。还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看图说话,即与阅读教学联为一体,又增加了说的途径。


       
        三、“看图说、看图写”是习作兴趣的助力器
       
        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高年级写段写篇的先期准备,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测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看图写话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观察、理解和对语言内在逻辑的把握与运用等多方面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低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而喜欢读这篇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诱发了阅读的兴趣,也启迪了思维的火花。从观察认识训练的角度来看,教材这些训练内容和要求的意图在于训练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主体内容”的能力——看单图、看连图,说一句、几句话,写一句、几句话。
       
        看图读拼音、读文训练,主要是因为学生还不太会用一两句话明白、完整地来对图上的主体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看图说话训练在低年级安排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学生识字量和写字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习作兴趣的催化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写话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画去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小学生写话还只是初学,知识基础,语言积累有限,对作文技巧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降低一切不切实际的写话要求,允许学生画不出来就用文字写下来,写不出来就把它画下来,画不出写不出来的地方就用圆圈来表示。这也就是所谓的“绘画日记”,一般用不着指导,愿意画什么就画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关键是老师要创设出一种学生需要交流的情境——开展一些活动。玩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写话兴趣。
       
        丰富的习作素材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来的。在低年级,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对生活的乐趣。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给孩子们每周一次的交流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聊一聊,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如在班里可以举行“精彩日记我来读”和“佳作朗诵会”等活动。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活动,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算算、做做,切身体验,接受训练,在活动中丰富积累,说说记记写写,发展生活的兴趣和习作的兴趣。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各种活动。这样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体验,间接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习作的兴趣。
       
        实际教学中,不局限于狭小的课堂教学中,还可利用午读进行习作训练。如每天进行10分钟的“剪贴日记”。剪贴日记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片、照片等贴到自己的剪贴本上,然后按照图意写下来。如在日记本上贴一张小动物图片,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这种动物的外行,生活习性,自己为什么喜欢等,然后再把它写下来,然后回家把自己写的读给爸爸妈妈听。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孩子在学习,孩子的习作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得到同步发展。而要让学生乐写、爱写,写好习作,不断强化习作意识,从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这也是我们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1]吴宗豪、丁烨、杜弘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 课程 教材 教法,2007(4)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