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人生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张雨虹指导老师:林燕清
[导读]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高一6班
       
       
        看过工人制作瓷碗,土与水细腻交融制成的坯,经过烈火锤炼焚烧,便锻造出了一只水火不侵的碗。在它身上,柔软与坚硬、质与色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古老的技艺或许从远古时代就流传下来了,那些经过岁月抚摸的碎片见证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碗里盛着久远的历史记忆。
       
        历史上,从战争走到和平,从贫乏走到繁荣,碗是用来盛吃放喝的。碗的英文bowl,听起来,与“饱”的发音是如此相似。无论是粗瓷大碗,细瓷小碗,不锈钢碗,木头碗……几千年来,深深浅浅,可容可盛。放下碗,打一声饱嗝是多么让人觉得心安和踏实。
       
        的确,只要有碗在,生活便在。即使是落魄乞丐身边豁边缺角的破碗,一声清脆的“叮当”,也能敲出生存的希望来;母亲粗瓷大碗里,淡汤浓粥,盛的是满满的温馨和亲情;夫妻磕磕碰碰的碗里,盛满包容和爱。

人的一生似乎与碗脱不了干系的,从儿时用胖乎乎的手接过母亲递来的小碗,直至用布满青筋沧桑的手,接过奈何桥上孟婆手中装满淡忘和释然的碗,无论多少悲欢离合,都随着这一碗的饮尽,化作缥缈云烟,淡然散去。而人一生所浓缩的故事,又岂是一只碗所能道尽的?。
       
        滚滚红尘,人生有时候就如扣在碗中的几个色子,叮当作响,旋转,开启,尘埃落定,或狂喜或悲伤。谁不希望自己的碗中盛的都是幸福呢?谁不希望自己手中捧着都是摔不破的铁饭碗,铜饭碗,银饭碗乃至金饭碗呢?无怪乎时下一群“考碗族”,为了考到饭碗而打拼奔波。又有多少人是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别人碗中的,甚至夺取别人的碗心安理得的享用着。不禁想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岁月用无情的犁在他酱紫色的脸色刻出深深的沟壑,沧桑的手中捧起的厚实拙朴的泥碗,碗中盛着的是生活的血汗和蜜汁。泥碗会破,瓷碗会裂,就连金碗也可能在社会的熔炉中融化,只有用生活血汗烧铸的碗,才是最坚固的梦想之碗,才盛得住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陶瓷博物馆中不禁被那些碗吸引:完整的、残缺的、古老的、美的、丑的、数得清的、数不清的……悠悠天地,历经千年,这些瓷碗碎片依然保持着它虚空的本性,可盛的心,装着时光,自然,情感和历史。像一个历经岁月又深藏不露的智者,用深刻玄奥的智慧在诉说着一个城市远古的零星记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