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6期   作者:丁宗泼
[导读]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游戏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自己创建和开发新的游戏内容,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使学生全身心主动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学中广泛的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对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游戏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自己创建和开发新的游戏内容,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使学生全身心主动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学中广泛的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对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作用 探析
       
       
        前言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以身体活动为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组织性、创造性的体育活动,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教育性、知识性、健身性等特征,具有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人的社会化等作用,随着学界对体育游戏认识的深化,体育游戏的功能也逐渐被体育教师所认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使体育课堂内容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从而逐渐扭转学生“爱体育、不爱体育课”的尴尬现实,更好地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包括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活动性游戏和与各专项运动密切相关的专门性游戏。体育游戏既是一种游戏,又属于一种体育活动,不仅具有游戏的趣味性和普及性,也具有体育活动的娱乐智能性和知识性,同时还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开放性和规则性等特点。[1]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运用现状及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虽然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体育游戏的实践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不同,体育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某些体育游戏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在运用游戏教学方式时存在一些问题:
       
        1.游戏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受到长其以来应试思维和追求学生运动成绩的旧观念的影响,教师并不敢大胆的将体育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也不敢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受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思维影响,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体育游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体育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小学体育教学的补充性教学方式。
       
        2.游戏模式较为简单
       
         体育游戏比较单一、陈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布置的体育游戏内容,体育游戏过程缺乏必要的创新,体育游戏环节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心理,这些问题都导致体育游戏的设计过于呆板,从而不利于体育游戏的积极推广。
       
        3.体育游戏缺乏发展性
       
        小学体育教学新课标更倡导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更强调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男女生的差别开展不同的体育教学。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游戏项目中,体育游戏与课堂主要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并不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推出促进全体学生能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育游戏的项目,为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服务。


       
       
        三、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
       
        体育游戏所涉及的种类较多,教师若想最大限度地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种类,降低运动强度,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体育教学效果。[2]
       
        1.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体育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重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在开发与利用体育游戏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编的项目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绝大部分学生受益。[3]此外,学生脱离了潜意识中教室、黑板、习题集等常规的学习环境,在室外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交流密切,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而将学生课间和生活中的游戏素材融入到体育游戏之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2.增强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开始得到逐渐发展,他们思维活跃,喜好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挥体育游戏的娱乐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合理的选择游戏内容,体育游戏强度有大有小,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必须在设计上达到平衡,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能够承受的负荷。在游戏中,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运动技能,又改变了传统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制定游戏规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多数围绕着技能教学的重难点来展开,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常常容易被忽视。在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个人情感生活的体验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游戏时,会根据游戏规则和内容要求进行愉悦欢快、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设置。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冒险性、竞技性,学生很容易应兴奋而忽视安全,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开发还是在使用体育游戏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在具有一定挑战的体育游戏中,学生为了让个人或团体赢得比赛就需要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克服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个性心理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之中。情感生活和体育游戏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有效地将体育游戏融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地保证了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不断深入探究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贯穿于体育游戏中,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46-149.
       
        [2]谢扬华.论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游戏的实践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107.
       
        [3]孔伟冠,王士柱.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8):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