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教学中,高三数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会给他们的高考带来严重的影响。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他们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答各种类型的数学题。在本文中,主要对优化解题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理想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优化解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
引言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教学为主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在当前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尤为存在,这种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上,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构认知结构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必要手段,笔者着眼于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优化并结合一定的实践作了以下思考。
1自主探究,增强学生解题思路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是缺少有效快捷的解题思路,从而影响了数学解题的质量与效率,对这部分学生应培养其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的复习能力,并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实施能力迁移,提高学生解题思路的灵活性。由于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数学课程学习时的解题思路主要是针对当时所学知识点进行解题,解题的难度比较小,到了高三进行数学复习时,需要把各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运用,就增加了解题思路形成的难度。因此,在复习中应让学生重点对各章节知识的联系、各知识点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进行探究式复习,使学生能把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形成解题思路。在该复习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围绕复习内容来为学生创设问题组,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基础知识,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寻找解题思路。例如,在复习“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这个知识点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构造函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以及转化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掌握了这些方法在解决含有参数不等式成立问题时就容易形成解题思路。
2应有多元化的解题方式,拓展解题思路
数学题目是各式各样的,其题目大多会产生一题多变、多个解答之类的状况,大多数的题目解题方式并不是非此不行。高三阶段的学生在高效解题方面,还应该多对这类题目展开探究,经过分析具体地展现出数学探究方式。实际上,数学解答题目的经过一直都是探究、探究、再探究,只有如此才能够展现出数学问题在其形成同时被解答的实际经过。一方面,这种经过可以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还属于衡量学生解题水平的度量尺度.不单单能够强化学生多解求变的水平,还能够更有效地培育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
3强化题目意识
强化题目意识即提高学生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把握题目的核心意涵和基本规律,要明白题目问的究竟是什么。
由于片面追求成绩,教师要求学生大量做题,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教学误区,这可能会使学生对于习题特别是题目产生麻木心理,看到题,按照以往模式拿过来就做,甚至没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造成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于题目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出题的技巧和规律,让学生学会整理和总结,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具有高度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他们也会更加乐于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解答错误的现象。如果对这类错误掉以轻心,会增加再次犯错误的可能性。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展开全面复习,查漏补缺,将一些容易做错的数学题进行查漏补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学习方式的长期坚持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都会不断地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5多样解题法
考试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目的,而且试题中也并不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题型,课上课后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解题,打破定式思维局限,培养发散思维。教师上课所传授的解题过程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思路,但不代表一定是最优的一种思路,为了拉开与平均分数线的差距,要积极训练多样解题方法,练习找到某类类型题耗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解题逻辑。多样解题法不是刻板要求,它的目的不是每一道题都力求多种解题的方法,对于相对基础的题目,没必要刻意另辟蹊径,多样解题法主要针对的是高考大题部分,尤其是综合多项知识点的大题。多样解题法不仅为某一类型题服务,它的根本意义是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配合“数形兼具”解题技巧,将公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将图形问题转化为公式问题。经过多样解题法的训练有利于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面对高阶数学问题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走进思维误区,缓解考试过程中因多种心理因素引起的慌张、马虎等负面情绪。
6重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必须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讲解。对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知识点,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方式,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课内允许的状态下,可通过让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并由学生进行纠正,让教师做好总结工作,向学生揭示、排除错误,促使学生具有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同时,利用课堂提问向学生了解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结语
总之,教师在高三备考复习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时间,使学生在恰到好处的引导中获得积极的尝试与合理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对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生的数学体验与思维加以关注,在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点上给予科学的引导并顺利实现复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万文婷,叶俊杰.高三数学复习高效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4):71.
[2]童得旺.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6,5:192.
[3]袁志辉.浅析高三数学教学方法与技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