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数学课堂中激荡——情知理论助力小学数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何玫瑰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纯粹的教书匠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纯粹的教书匠,而是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教育目标,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人文情感创设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本文就让情感在数学课堂中激荡,情知理论助力小学数学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激荡;情知理论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小学生年龄普遍小,情感波动也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情感策略,使整个数学课堂充满情感氛围,在情知理论助力下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轻松和谐氛围,奠定情感基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单一化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久而久之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习氛围也比较压抑和紧张,师生之间没有半点情感交流。[1]在情知理论助力下,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和自尊心,将学生被压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一来便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氛围,还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讲一些故事导出新知识,或者是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课。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风趣幽默型教师,幽默式教学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标,学生的开怀大笑或者是丰富联想都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会产生共鸣,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和谐。
         二、感受数学与生活关系,联系生活情感
        在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可以发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利用生活情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测量或者提问学生有哪些测量经验。通过不断地联想和回忆,学生会对测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虽然比较模糊,但是在生活运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将会事半功倍。而且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思维来感受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数学教师言传身教,注重情感关怀
        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有些良好品质甚至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还要有超高的情感感染力,在课堂上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自身情感发育和发展。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严厉,对学生的包容度和容错度也比较差,将“严师出高徒”发挥到了极致,但是纯粹的严厉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严厉的尺度,融入情感教育,将自身的积极情感和正能量传递给学生,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在教师情感熏陶下,自信心会变得很高,并且会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身边的亲友。[2]教师的情感渲染和关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这是督促他们前进的动力,也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学生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题外话”,如果教师严厉地打断学生,反而会使学生以后都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为,以学生的题外话引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保留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又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四、改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习自信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都比较单一,多数是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优、良、差,而且大部分教师往往都会忽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表现差的行为进行批评,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感体验较低,甚至对教师的喜爱度也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情知理论,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并给予积极的夸奖和评价,比如“你的学习能力简直出乎我的意料”、“你真的很棒,还能更上一层楼吗”通过这样的语言,不仅肯定了学生还起到了督促学生的作用,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通过不断地夸奖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喜爱,并且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在情感因素植入下,课堂评价不再是批评大会,学生也不会再战战兢兢,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提高数学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情知理论,挖掘自身专业技能和情感才能,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将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每个教学环节中,以情施教、以情动人,提高学生课堂情感体验,让情感在数学课堂中激荡。?
参考文献:
[1] 裴英伟.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实施[J].神州旬刊,2016(07):83-85.
[2] 王红.数学之中有“真情”-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6(6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