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肖霄
[导读] 高中是承接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摘要:高中是承接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课业知识的压力不断增加,学生用于学科学习的时间不断增长,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德育教育时间必然会缩短。但是高中这个阶段是学生建立个人品格、形成道德理念的重要时期,德育的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结合学生知识和素质的重要科目,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理念、实现路径
前言:
        高中时期,由于升学压力不断增大,教学重点发生偏移,学生用于正常课堂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也越来越大。所以与学科学习相对应的德育教育时间就被相应的压缩,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德育学习,在这种氛围中音乐课堂的渗透教育就显得很重要。这就是说不再进行专门打着德育旗号的教育,而是在进行与之相关联的学科学习时逐渐的渗透德育理念来达到相同的目的。音乐是功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可以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时辅助探索德育功能。所以本文针对音乐课堂的最特性,逐渐探索其德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一、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现状及功能分析
(一)教化人心、陶冶情操
        音乐作品一般都向人们传递一种情感,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鉴赏时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作品中展示的主人公共情,有利于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人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会在社会上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不至于被孤立。而在社会立足的一个基本能力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一个人如果完完全全封闭,不能站在对立面思考问题,那么就是与社会脱节的,不利于生存发展。而音乐作品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情绪而创作的,学生认真听作品会辅助他们理解人性,同时会在作品中找到陶冶性格的点然后自行内化。音乐课堂的教学是轻松的,是艺术的,对学生领悟大众的情感、提升社会感悟能力极其重要。
(二)感化人性、培养人格
        正确合理的音乐教育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音乐老师的准备,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的音乐作品是积极向上的。现在高中的音乐教材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的主要包括朗朗上口的传统歌曲和有年代感的流行曲目,它们易于传诵读并且十分有代表性,也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这些曲目大多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人公勤劳勇敢、拼搏向上,向人们传递着乐观的态度。从这个方面上看,音乐教育能够辅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是他们的人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升艺术感
        音乐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艺术审美。美学是一个很主观的学科,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他们传播并歌颂美的重要一步,当然也是德育学习的重要一步。对美的认知是艺术性的,他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感知能力,而且与后天的学习也有很大关联。学生接触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听到的声音都会影响她对美的判断,也最终影响他们的美学触感。音乐教育相对于高中的其他学科是很特别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繁杂的学业压力下抽出一段时间来放松自己的内心,感受心中真正所想,它能够让学生停下来放松自己,感受身边的美好。

只有真正的触摸过美好,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向着那个方向发展,对美好的认知是追求美好的根本,而追求美好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步。
二、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现实路径
(一)将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高中音乐虽然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但是仍然属于教学范畴,可以将它与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方法相结合,让音乐课堂不仅仅是音乐课堂,而是众多学科的汇合点。在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其他学科的教育时间是比较多的,他们比较熟悉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融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另外还能够将相同的教学方法赋予有趣的内涵,让学生可以玩着学,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结合社会实践,融合德育元素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品德。在高中音乐学习中,学生应该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应该培养自己的优良素质,这些素养不仅对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影响个人发展。这些品格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彰显,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适当的安排实践活动,其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另外,实践活动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突发情况的临场反应能力,在潜意识中形成合作的观念。这些品质都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足社会的基本底线。
(三)完善音乐德育机制,创新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来看,高中的音乐课堂形式还是很单一的,较多的停留在音乐作品鉴赏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作品赏析,以辩论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应该着重于培养学生对于某件事物的兴趣,这才符合德育的理念。
(四)深入挖掘音乐背景知识,强化德育效果
        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展开相应的学习,往往音乐呈现的形式就是一纸乐谱,但是在作品创作之前是有很复杂的背景故事和情景的,这些背景的介绍不仅能够辅助剖析音乐作品的内涵,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人文轶事,还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创作背景之中,更好地理解作品被赋予的内涵,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这种氛围不是被外界激发的,而是由学生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是对国家的感恩、对亲人的思念,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能够带动学生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前进,这种形式是德育的目标成果,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人生道德理念。
结语:
         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课业压力的繁重复杂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高中音乐作为一种教学与放松相结合的科目,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德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更加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玉苍.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艺术评鉴,2020(07):120-121.
[2]杨琼.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黄河之声,2019(22):75.
[3]劳丹,袁振祖.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91):267-269.
[4]陈小强.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7):18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