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新一轮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中职德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有效地促进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的新要求及目前德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寻找解决对策进而促进中职的德育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提出新要求
此轮课改对原有德育课程作了很大变革,德育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面临着新的素质要求。
1、新课改要求中职德育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现在德育课教学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导向”转变,要求中职德育教师必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首先要全面更新和充实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其次要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是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四是不断积累相关社会实践知识。
2、新课改要求中职德育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不仅要求德育教师继续提升传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要主动培养适应新课改需要的能力,如进行实践教学与操作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合作能力、灵活应用教学策略的能力等。
3、新课改要求中职德育教师树立新理念
德育新课改迫切要求德育教师转变以前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与新课改相符合的新理念,。德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目标观、现代学生观、科学的教学观、发展的评价观、“双师型”教师观。
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目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德育教师进一步发展。如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知识,重学科知识,轻教育教学知识;传统理论教学能力强,现代实践教学能力弱;科研能力低,创新意识弱;专业道德亟待加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因此,探索影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并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成为迫切的问题。
二、影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1、现行职前培养政策不合理
现在的中职德育教师职前培养政策和普通中学一样,没有独立的中职德育教师的培养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培养出来的中职德育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虽然理论基础扎实,可是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没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职业生涯规划师证、律师证等。
2、在职培训机会少、效果差
教师职后培养对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很大的,没有持续的职后培养,教师的素质很快就不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由于中职学校经费不足,在职进修的机会很少,而且现在的培训内容还是以理论为主,忽视教学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影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下企业培训师是提高德育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很好的途径,可是现在的企业不欢迎,学校也不是很支持,校企合作走形式主义,效果不理想。
3、学校现行课程制度不合理
职业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过于强调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德育课的作用;随着对口高考竞争日益激烈,学校的一切工作以专业技能课为主,任意删减德育课程,甚至不开德育课。这种课程设置,一方面不利于培养有“德”之才,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4、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
中职德育教师在学校需要担任多种角色,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不仅要在课堂上从事理论教学,还要承担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不仅要完成校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到校外指导学生的实习、见习工作;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要不断深入市场和企业学习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虽然德育教师的负担重,可是社会地位依然低下,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尊重。经济待遇原本和普通中学有一定差距了,现在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拉大,这些不公平待遇使得一些教师产生了不满,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生源质量差,职业满足感无法实现
近几年普高大量扩招,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学习差,品行差,习惯差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学校的主体。德育教师为了使学生听懂课,往往只讲授最基本的知识,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课,听懂课上,很少时间去钻研问题。学生在学识上、品行、技能上等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追求,可是现在的中职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差,教的越久,失败感越强。德育教师的辛勤努力得不到回报,职业满足感无法得到满足,打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6、德育教师心理出现危机
中职德育教师满怀着激情走向讲台,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有“德”之才。但是现在中职生中很多是,学习差,品行差,习惯差,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回报相差悬殊,希望落空,这让德育教师觉得很失败,并会怀疑自己是否具有教书的能力,慢慢的会对工作产生不良情绪如厌恶、痛苦、冷漠,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严重制约教师潜能的发挥,导致工作热情、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持续下降,失去信心。
7、德育教师兼职多,任教科目多
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地位较低,被认为只是门副科,谁教都一样。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课的教师兼职多的问题。大多数德育教师要担任班主任,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管理班级,造成德育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顾及自身专业发展。作为专职德育教师,不仅担任4门必修课的教学,还要担任《经济法概论》、《旅游法概论》等课程,过多的科目和课程使德育教师没有时间去学习,发展。
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目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阻碍德育教师进一步发展,只有采取确实可行的策略,才能克服困难,推动德育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完善职前培养政策
德育教师的职前培养政策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要培养出合格的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建立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置独立的德育专业,制定专门的选拔制度,制定专门的培养制度,采用适合培养中职“双师型”德育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2、转变社会观念,尊重中职德育教师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没有中职德育教师的劳动,即使培养的学生拥有高超的技术,假如他们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淡薄,心理危机重重,对于社会来说,也只是危险品。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地位低下,待遇低,德育教师更是如此,这沉重打击了德育教师信心。导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从事天底下最光荣的事业。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制定有效地政策不断提升德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如设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将教师确定为教育公务员,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可以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到教育行业。
3、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心理承受力
德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学会如何调适心理,树立心理保健的意识,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提高心理保健的技巧,锻炼自身的耐挫力,不断完善人格,德育教师应该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善待学生,从学生点滴进步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职业成就感,达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增强心理承受力。
4、不断完善德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德育教师要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等,随着德育新课程的改革,知识的更新换代加快,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在职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5、鼓励德育教师参与企业实习与教学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德育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才能获得,应鼓励德育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习,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中职德育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教学技能不是通过几门教育教学课程的学习就可以具备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培养,进行教育实践是很好的途径,通过不断教学实践,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会贯通,掌握教育教学技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6、加强德育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合作能有效促进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合作,如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网络教研,,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个人的专业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目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障碍重重,但只要德育教师、学校、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齐心协力,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现代教师论》陈永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王继平.《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该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5] 卢乃桂.《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
[6] 裴云.《中学德育课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
[7] 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
作者信息:王启赣.福建省武平县职业中专德育教师、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