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激励机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张正泽
[导读] 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的特殊形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摘要: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的特殊形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更要合理的引用激励性机制,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课堂的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就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激励性教学语言、开展层次性激励教学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巧用激励机制。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机制;优化;合理利用
激励教学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经常被广大教师群体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注重融合激励教学机制的优势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发挥最大作用,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性的目标。
一、营造课堂氛围是激励教学的第一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思路,还要抓住情感教学这条主线。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教学优势,教师要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出发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1]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这节课程的学习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准确掌握横轴x轴和纵轴y轴,并且学会把直角坐标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全面达到这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功能为学生展示出一个已经绘制好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平面直角坐标系包含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简单的模仿绘制。而且,教师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排出心中的学习顾虑,逐渐形成“做错不可怕,只有知错能改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的意识,让激励机制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二、使用激励性语言是激励教学的重要载体
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突出的学科,这也就决定了语言艺术的运用是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课程学习魅力的关键所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好数学课程充满信心和斗志。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由于解方程较为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时候,教师的引导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堂上,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准确率。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解方程练习,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步骤不够规范,解题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更好”这样的激励性话语让学生得到启发,更主动地学习方程的解法,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而对于一些方法新颖、解题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则要用“大家可以多向他们学习”这样的激励性话语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自信,在学习中变得更加努力。这种以肯定为主的语言艺术,可以让学生在更宽松的空间中完成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采用层次激励法是激励教学的关键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激励机制的同时要因人而异,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完成激励引导,更好地突出激励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层次激励法,让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程的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有快慢之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速度,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掌握点和圆、直线和圆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要要求其掌握点和圆、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鼓励基础弱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拓展,并且以“我认为你们还可以学习更深入的知识”这样激励性的话语帮助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用“大家可以尝试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突破自我”这样的话语引导学生完成深入的探究学习活动。[2]这样就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和引导,推动全体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利用激励教学机制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借助激励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科学的激励策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亮.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79):105.
[2]何泥黎.谈谈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2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