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孙鹏
[导读] 教育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教学中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摘要:教育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教学中的工具、手段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果。而将教育技术理论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教育技术理论出发,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展开了探究,皆为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技术;初中历史;信息技术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完美融入教育领域,为整合和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那么,如何在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上,科学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成为了所有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经验,具体谈一下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而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历史情景,有助于为学生还原和重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节选“火烧圆明园”电影中的一些情景,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让学生亲眼见证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遭破坏后的现状,进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节选“火烧圆明园”电影中突显圆明园富丽堂皇的外景和内景,再节选圆明园被列强侵华,遭受抢夺和大火烧毁的情景,以及大火焚烧后的情景。通过在课堂上呈现圆明园“万园之园”到现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并向学生提问“圆明园为什么会遭到列强破坏?”、“导致圆明园今日的惨状直接原因是什么?”、“圆明园是被谁破坏的?”。通过信息技术节选电影情景,能够为学生还原和重构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同时,借助历史情景,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收集历史材料,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为此,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在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收集历史材料的过程中,提升运用历史史料辩证的能力,敢于提出质疑,并通过收集历史材料证明问题的准确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2]。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二战结束后,西欧和日本的政治、经济、人文发展和启示。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学习,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在课前预习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在政治、经济、人文方面的发展,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课堂学习时,由各学习小组组长进行总结和分享。比如,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利用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或者通过网页登录中国图书馆等查阅和收集历史材料,并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史料开展合作探究。
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讲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在特定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还需要理解与记忆,会为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难度。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辅助教师讲解,将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历史事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各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以及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之间争霸的进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还需要熟记历史事件的时间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讲解,利用课件以历史发展时间轴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东周起始于公元770年,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王平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公元221年秦朝建立,东周结束等。这样的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将历史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表现出来辅助课堂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完美融合,为教育技术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景、收集历史材料、辅助课堂讲解,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进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亚莉,姜开领.初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8.
[2]高陈其.借力教育信息技术 培育历史核心素养[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05):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