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冯春荣 李春峰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大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六小学    冯春荣  李春峰     1315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大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朗读能力、加强内容理解、提高欣赏水平、养成背诵习惯五个方面,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奠定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兴趣习惯 朗读欣赏 理解背诵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它语言凝炼,含义深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教好古诗词,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导入,能诱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如学习《春望》时,我先讲: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唐朝由强盛转变衰弱。唐玄宗被迫退位,太子在灵武即位,诗人闻讯,不顾个人安危投奔而来,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押送到长安,后因官职太低被释放。杜甫身处沦陷区,看到长安城萧条零落的样子,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五言律诗《春望》。
 这样导入,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了兴趣,唤起了学习的动力,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效果非常好。
        二、培养朗读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朗读训练。教师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传情,熟读成诵。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范读课文,学生就会照样去模仿。老师教给学生容易接受的朗读方法,要读准字音,指导节奏停顿、强调轻重缓急,要读出音律之美,读出诗人的内心感受,进入诗的意境中。
        要通过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比如自由读,同桌对读,分组读,表演读,师生配合读等,不管哪一种朗读,都要注重实效,逐步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朗读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古诗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当发现学生朗读到精彩之处时,不仅指出朗读好在哪里,而且点明为什么好。如果教师能赏识、赞美地去鼓舞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乐读,学生的朗读能力越来越强,古诗词课堂教学一定会生机勃勃。
        三、加强内容理解
        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是古诗词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诗词中的语句。
        古诗词,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因为离我们比较遥远,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少,阅历层次低,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字词而影响对诗句的理解。



        如比较常见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见”同“现”,意思是呈现,露出来。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师让学生凭借书上的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诗词句子的大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的理解,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主旨,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感情就可以。
        理解诗句意思是阅读古诗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应扫除字词意思这一障碍,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要想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首先要弄清一些难字、词的意思。“童孙”是小孩子,“未解”是不懂的意思,“供”是从事,“傍”是靠近。知道了这些,该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这首诗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一讲,这些都有助于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四、提高欣赏水平
        古诗词,是民族文化精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涵,给人思想启迪。
        朗读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实现欣赏。如《鹿柴》教学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还可以借助音乐,帮助展开想象,进入到诗中描写的情景之中,领悟古诗带给我们的意境,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提高学生欣赏水平,重在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如《出塞》这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是有关边塞诗里很常见的词语,朗诵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捕捉诗人表达的感情,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理解,就能产生共鸣,把诗人的喜怒忧伤、赞颂和谴责表达出来。
        学生欣赏古诗词,就如同与一批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对话,无形中健全了人格,陶冶了情操,塑造了品德,铸造了精神,提升了智力。
        五、养成背诵习惯
        《新课标》中对小学生诗文背诵定为160篇(段)。背诵古诗词,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学生背诵下来的古诗词,尽管有些知识、道理,学生当时感到晦涩难懂、一知半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文化的提高,生活阅历的丰富,自然而然就会理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古诗词中的一些优美语句,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运用。如当我们思念家乡时,感叹“明月何时照我还”;过春节吟诵“爆竹声中一岁除”;赞美西湖脱口而出“淡妆浓抹总相宜”......背诵古诗词也能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优美的语言用在作文中,能增加文章的色彩。
        在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不仅能享受伟大诗人的精神盛宴,而且启迪心智,受益一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古诗词课堂教师让学生既学到了基础知识,又能陶冶了思想情操,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主编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傅德岷著2007、7《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国戏剧出版社
【3】《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编著2017、7《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下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