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从精心预设走向有意生成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向建华
[导读] 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改革后的课堂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效果也是根据课堂教育情况而生成的,从原本的老师提前预设课堂教学进度到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意生成更好的教学效率的转变,这其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协调与磨合。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河西学校     向建华   418000

摘要: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改革后的课堂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效果也是根据课堂教育情况而生成的,从原本的老师提前预设课堂教学进度到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意生成更好的教学效率的转变,这其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地协调与磨合。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浅析,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从精心设计走向有意生成的实践转变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堂上,老师们减少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通过课堂教学进度预设的流程走向,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差异和理解能力。各科老师的教学模式也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思维理解模式和学习思路,关注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动态教学的生成。在原本的课前精心预设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地整合预设教学方案甚至是放弃原本的预设方案,与学生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意引导学生生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创造愉快精彩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模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的数学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的启蒙,更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思维最好的阶段。思维逻辑性知识的学习不单单需要理解掌握,更需要灵活运用,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举一反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思维发散性的锻炼较少,老师提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如果不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随机变化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老师提前精心预设走向课堂教学有意生成是具有极大的积极性意义的。
        二、 从精心预设走向有意生成
        1.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而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做好提前预设.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基础知识储备、学习思维模式等进行分析,建立有效的学生数学学习模块,老师们通过这个版块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备课,制定教学计划,预设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呈现的教学效果[1]。
        老师们可以通过在课堂最后导入新知识或是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制定课堂教学设计。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一单元《测量》的教学,调查不同物体计量单位的应用,学生们会给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学生们对于1cm=10hm和1m=100cm是存在疑问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尺度的刻量进行认识,但有些学生对于物体长度单位是没有具体意识的,比如一支铅笔1米,一根吸管1毫米等。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前准备教学方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将课堂的教学时间用到学生对于物体测量单位的运用上去,抓住教学重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2.构造弹性的教学方案,开发教学资源
        老师通过教材进行教学方案预设时,要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老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编,通过老师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并且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在预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找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提前预设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实践的调整[2],要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学习知识,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预设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在课堂实践中通过互动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生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要提前做好引导点拨的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的情况,做出综合有效且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算不同类型的多边形面积,如为学生给出三种不同的梯形图案进行解析,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规划出不同的梯形进行面积计算,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将不同的多边形进行组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探讨进行解析。
        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开发和随机应变的过程,除了学生手中的教材,老师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教具、新媒体运用等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老师在提前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善于开发新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设备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学习。例如数字的组合、分数、统计等知识内容就可以通过新媒体直观地展现,通过图像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课堂知识内容。
        总结
        小学课堂从精心预设走向有意生成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生成,要基于精心设计的课前备案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利用和开发优质有效的教学资源,生成有弹性的动态课堂,动态生成源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多方面的互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创造学习喜爱的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时间与思考[J]. 金海跃.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00.004:254-255
[2]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J]. 刘浩.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00.00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