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徐少清
[导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地对文言文进行教学一直都是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

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   徐少清   351139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地对文言文进行教学一直都是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很多教师尝试了很多办法,目前来看,其中最受教师青睐也最有效的就是思辨性阅读教育法。这种方法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好地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笔者在这里开展对思辨性教学在文言文中的应用研究,以期对一线语文教育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引言:时代不断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教师承担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侧重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也同样不例外.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但是目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根据 “应试教育”这样的条件提出来的,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文言文板块又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倘若教师没有与时俱进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深度的文言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只会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立足于语文传统课堂模式的现状,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方法为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开拓一条新的道路,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阶段存在问题
        首先,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单一枯燥,面对高中生授课时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教学文言文这样特殊的板块时。由于文言文的创作时间和社会背景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很难真正进入到文言文的语境之中,在文章意义上的理解和贯通也比较艰难。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被激发,进而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最后甚至可能会让学生完全放弃学习文言文。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思辨性阅读教学,以阅读加思辨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内心驱动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就是面对文言文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难点,学生出现了畏难惧难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文言文与现代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这些语言的应用情况在文言文中层出不穷,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且有些文言文的篇幅比较长,文章内容复杂繁多.像《劝学》《过秦论》这种文言文虽然篇幅比较短,但是文章生僻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与此同时,文言文体现着作者的内心思想和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如果学生没有回到那个特定的创作背景,那么文章的核心思想也不是学生一时半会就能够理解的,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读不懂文言文、理解不了文言文,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最后,是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低下,过于放大了朗读和背诵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比重。目前教师在教授文言文多逐字逐句翻译,把全篇翻译成现代文以后再开始对文言文内核的学习,不得不说,这样的方法效率很低,也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疲劳感。还有些教师喜欢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认为要学好文言文就要让学生多次朗读背诵全文,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要背诵规定的古诗文篇目学习任务就已经很繁重了,教师还要求为了学好文言文去背诵更多的文言文篇目无疑有些本末倒置之嫌。无视学生的学习任务一味的布置文言文背诵任务也在无形之中打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要重新审视自己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教学效果。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开展原则
        针对高中文言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过程中有这么几条原则需要遵循。
        第一,思辨性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杨振宁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在笔者看来,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文言文课堂才能够称之为优秀的课堂,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转变,把过去只讲不提问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为以提问来主导,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根据文章设置相关的问题,譬如在学习《琵琶行》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琵琶女的身世和诗人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又怎么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句话。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过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切记盲目跟风,要从简单到复杂,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1]。
        第二,思辨性阅读教学必须要注重对文言文课堂难点的破解。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还不够,还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单纯地接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还要主动发现自己知识中的缺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文言文出发达到自我的提升。
        第三,思辨性阅读教学必须要注重张弛有度,收放相宜。切忌给学生一味的布置抄写、背诵等等任务,要知道,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性行为,        只有发自内心地、主动的享受学习、才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破坏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是应该适当地引导、帮助和鼓励,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鞭策和推动,教师要做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控制者,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必须要破除原先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困境,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达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沉淀的境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王皓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20 10
[2]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能力指向 叶润秋  《文教资料》 2020 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