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策略与效果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周洁
[导读] 新课标的实行之后,在高考生物中对于实验探究要求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学习。但是建立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八中学  周洁  839000
 
摘要:新课标的实行之后,在高考生物中对于实验探究要求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学习。但是建立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模型包括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便于理解,借助于实物对对象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用模型方法学习生物,把实验和理论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不会产生陌生的心理。这种应用模型的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运用模型方法,就需要进行专门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物理模型;应用;策略与效果
        一、引言
        自然界有很多事物大家没有办法看到的,面对复杂的问题,为了便于着手研究,就创建了“物理模型”。这是一种把抽象的问题简化的方法,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学习,通过实物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直观认识对象的特征。所以说物理模型是老师教学的重点,老师快速掌握,再用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会学到很多知识。
        二、巧用物理模型解决核心概念
      1.细胞结构
      在学习生物的初步,有点抽象,难以理解。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里面的结构,而且结构特别复杂。显微镜也是很少有的,所以没有亲眼看到,细胞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只有通过制作物理模型,或者用图画的形式更直观的了解,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了解微观世界。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在对生物膜的研究中发现,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通过用荧光标记以及其他的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后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这个实验或许对学生来说理解不会很容易,但是学生们可以课下利用废旧的物品自己制作生物膜模型。对生物膜的分子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也对空间结构有深刻的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需要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创新技术,更完善的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三、巧用物理模型突破难点概念
        解旋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在学习高中生物中,这三种酶是讲课的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因为它们有很多相似点。


在讲课中,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只是理论的灌输,那么在上课的效果不好,学生接受的程度也很差。只有清楚的了解了DNA的结构组成,才能便于理解,但是对于空间没有想象力的话,相对来说还是很抽象的。需要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想象,然后建立空间概念。首先可以用纸做的模型,学生用剪刀剪,解决酶作用位点。通过手动探索,就会很快理解各种酶,了解这三种酶的不同处。
        四、妙用物理模型辨析易混概念
      1.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
      连接酶和聚合酶也是高三学生最容易做错的题目,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点,不同点主要是形成方式不同、模板不同。我们都知道,连接酶是两个DNA之间形成,聚合酶是单个核苷酸和DNA片段之间形成。形成方式是学生们最易搞混的知识点,经常记错。但是通过物理模型,就可以快速分清两种酶的区别。可以通过纸来做一个模型,做好DNA片段,让学生用胶带黏合,通过自己手动操作,第一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第二就是自己动手,学生很轻易地就明白了连接酶和聚合酶的区别。自己操作之后,会记忆的很牢固。
      2.染色体和染色质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染色体和染色质也是最容易做错的题目,因为它们是同一种生物的两种形态,只不过一个是伸展开的,一个是螺旋状的。但是具体哪个是伸展,哪个是螺旋状,概念性的东西就是学生掌握的难点部分了。高中生物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时间长了,相似的两个概念就会记错。为了辨析这两个概念,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接近的东西就可以很直观的判断了。比如,用串珠子来演示,首先用两条线缠绕在一块,当作DNA,因为DNA是双螺旋结构的,这种方式的话可以准确了解。然后蛋白质用珠子表示,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珠子表示不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穿好的一长串可以看作染色质。折叠盘旋的话,就表示变成了染色体.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便于记忆,做相关题目的时候脑中会浮现串珠子的场景,这种记忆更准确高效。
        总结: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想要突破原有的那种传统式教育,不再只注重记忆、应用。化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还得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科学。那么如何建构模型、利用好模型是学生需要仔细探究的.把模型作为认识生物的工具,通过建立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要老师努力实践模型方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吕翠香.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得应用策略与效果[J].中学生物学.2018年09期.
[2]真义勇.论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苑教育.2018年22期.
[3]餻昌杰.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构建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8年1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