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李晓萌
[导读]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高低受到其阅读能力的高低的直接影响,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制订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来,提升学生理解语文内涵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更多的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李晓萌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龙桥中学  陕西  三原  713800
【摘要】在语文课程学习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高低受到其阅读能力的高低的直接影响,在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制订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也能够充分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来,提升学生理解语文内涵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更多的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76-01

        初中生受年龄及社会经验的限制,其阅读经验大多不足,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也不懂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良好创设可有效唤醒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让其迅速进入到文本中,引起情感共鸣。同时创设情境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种认知倾向与自觉动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激励、推动与定向的作用。学生若对阅读内容感兴趣,阅读学习活动对其便不再是一种负担,更多的是一种愉悦体验与享受,其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表现为敏锐的感知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此外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要考虑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熟悉,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文本中。由此可见,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等元素构成的教学情境,可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问题探究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强调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通过生生探究、师生探究及自主探究,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若能实现有技巧的提问,必然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点明主题的问题常常包含着文章主线,可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对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其依照文章主线来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



        如在学习现代诗歌《乡愁》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本文中共有四个时间序词,分别是什么?这四个时间词分别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分别因什么而愁?这首诗歌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即‘美’,但美在何处呢?”通过这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可让学生更加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等,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丰富其学习技能。
        三、课外延伸,拓宽学生视野与思路
        为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必须促进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其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基于教材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外,还要尽可能向学生推荐一些富含哲理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趣味性,因为只有书籍充满趣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二是丰富性,一本优秀的书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在读完后有一定的收获,对自己进行有效反思,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提升。同时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探究”这两个字,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并通过组成小组的方式,共同对课外读物进行研讨,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合作的同时,顺利完成探究教学的目标。
        四、探究多元,培养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阅读相关知识的传授,即教师系统性的讲解,而学生被动性地接收。这一教学模式虽在之前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无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唤醒,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进而让学生有效链接新知识,积极走进文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自主感悟与探究,进而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同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需要让学生细细品味、充分阅读,并在学生阅读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点拨鼓励和诱导,激起其探究欲望。还有就是合作探究法,要求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依照阅读的要求与内容,进行问题的合理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充分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就是反思探究法,强调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自我监控与自我反省,需要学生学会自我提问,并在探究后总结问题解决的策略、思维与方法,积极寻求相应的思维规律。这些都会有效的探究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其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课外延伸及探究多元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帮助其梳理文本内容,做到思路与视野的有效拓宽,培养学生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提升其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胡爱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年.
[2]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吕成亮.《北方文学》.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