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王晓梅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地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为重要的学科目标。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然而,作为劳动学科,单单依靠校园里有限的几节劳动课来承载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本文从如何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出发,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去。

王晓梅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新明小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地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为重要的学科目标。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然而,作为劳动学科,单单依靠校园里有限的几节劳动课来承载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本文从如何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出发,探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去。
【关键词】课程改革,劳动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地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为重要的学科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效,我们应当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劳动教育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我们要善于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将其转化为劳动教育活动主题,通过对其进行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实践的综合素质。所以,学校要想扎实推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就需要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来。
        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来带来了两方面变化:一方面是课程目标上的变化。劳动教育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地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为重要的学科目标,从而使这个本来就以身体劳动为主要手段,以亲历和实际操作为外部特征的实践性学科具有了明确的社会培养的目标,预示着它将以本学科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是学科目标也发生改变。劳动教育将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与学校教育诸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是有效提升学生自身发展的敲门砖。


事实上,单从劳动教育的教师资源而论,劳动教育的任课教师不可能是精通所有学科的专家和行家里手,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涉猎所有学科的劳动体验项目,所以,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有利于学校整合课程资源,重组教师团队,以完备的劳动教育理论指导各学科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保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学科融合有效开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
        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其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特别是由于实践性、群体性和广泛社会性等特点,时代更赋予了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诸方面更多的义务和更大的责任,这标志着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作为劳动学科,单单依靠校园里有限的几节劳动课以及狭小的活动空间、单一的活动形式来承载这样的目标是远远做不到的。要想真正的发挥劳动教育的实际功效,必须通过学校的资源的有机整合,通过管理层面的正面干预,达到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融合实施;此外,必须借助社会实践领域这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借助于劳动课及学生在校时间之外更多的社会活动时间和更丰富的社会活动内容、形式等课程资源才能实现。
        学生自发的劳动实践活动表明了实行学科整合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学生自发的劳动实践活动已经预示着学科整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生活中,劳动教育与学生自发的劳动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比如,我们在劳动课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在教授某一项新的技术时,往往发现班级中一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甚至个别学生能够做出比教师的示范更准确更复杂的动作,探其究竟,我们发现了学生自主掌握动作的途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查阅资料、预习课本和观看网络视频自学;二是在与伙伴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互学自学成才。不管哪种形式,都属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经验的劳动教师在劳动课教学中会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演示示范并任用他们担任小组活动时的“技术指导”,往往起到“以点带面”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学,而教学又反过来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参加实践活动。由此形成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学生自发的劳动实践活动是构成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内驱动力。
        因此,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理论上都给劳动学科带来了不少的变革与发展空间,我们会借此契机,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其发展,以科学的方式方法规范其行为,以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充实其内涵,为我校劳动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22-24.
[2]李富强.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书育人,2020(20):42-44.
[3]贺明菊.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20(02):2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