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孟兆勇
[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方法策略,从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给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孟兆勇   济南市美里湖第一小学  250118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方法策略,从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给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兴趣;方法;锻炼计划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63-01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谈几点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分析
        (一)促进小学生增强体质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日渐提高,但是参与劳动和日常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运动量较小。就现在的小学生群体来看,很多学生沉迷游戏,不爱运动,身体素质成下降的趋势。而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可以让小学生更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获得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
        (二)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体育活动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体质,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心智发展。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以获得愉悦的心情,调节个人情绪,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精神。尤其是在一些集体里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与人积极合作和沟通,获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促进小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会变得心情放松、精神愉悦,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感。当体育锻炼成为习惯之后,小学生还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更加积极,心里充满阳光和快乐。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精神和健康的人格,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方法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来源,对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其中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很多小学生在体育活动,对千篇一律的重复动作感觉到枯燥乏味,更无乐趣可言,这样会严重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首先要让小学生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小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把体育锻炼当做有趣的事情来完成。
        小学生们年龄较小,生动的情境、活跃的氛围,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具体来说,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比赛、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游戏情境中,小学生可以一边玩,一边练习体育动作,学习劲头十足,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快乐,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寓教于乐。而在比赛情境中,小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被有效激发出来,都想获得胜利,你争我赶,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迅速被激发出来,在体育活动中兴趣十足。
        为了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优秀体育人物,组织观看精彩的体育比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端正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让小学生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是第一步,还应在此基础上指导小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体育活动、锻炼方式有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都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练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本教材中的项目,合理的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并传授给他们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引导小学生在正确的锻炼方法、合适的运动项目中,找出适合自己锻炼的运动方式,在对身体无损害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长跑训练中,应指导小学生学会如何热身,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以及在跑步完成后及时进行身体的拉伸。而在篮球、足球等集体体育项目活动中,则要在传授运动技能和比赛规则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激烈对抗中保护自己,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此外,指导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还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各种运动的机理,掌握一些生理健康的知识。如,人体器官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关系、日常卫生常识、体育项目运动原理等。让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而有效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给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并非是一朝之功,仅仅依靠开设的几堂体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在长期坚持中锻炼。所以,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让学生坚持长期锻炼。
        比如,给小学生制定日锻炼计划、周锻炼计划和月锻炼计划,让小学生除了在体育课堂上参与体育锻炼之外,每天坚持完成一定的运动锻炼量。在这一过程中,应让小学生把在体育课堂上掌握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理论,进行实践应用,进行科学锻炼。还可以制定周末假期锻炼计划、暑假假期锻炼计划和寒假假期锻炼计划。在假期阶段,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应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强度较大的集体性体育运动。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打乒乓球、跳绳类锻炼计划,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给他们安排足球、篮球类的集体训练计划。用科学的计划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养成主动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不仅能增强小学生体质,还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精神,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全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216.
[2]房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02-103.
[3]桂国儒.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亚太教育,2019(04):63.
[4]魏兆煊.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学周刊,2019(1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