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华琼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李华琼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李华琼    旺苍县木门镇中心小学校  628214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体会理解;创新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3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此,可将思维导图适当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以直观的方式,将多重思维显性化,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思维记忆的特性,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课前预习、梳理巩固和课后复习。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阅读思考
        (一)使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课文
        每篇课文都要布置预习,以前的预习基本上是朗读课文及生字词书写训练。但是我觉得,对于高年级学生,这样的预习作业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的去理解文章,把握重点。思维导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深入理解文章,整体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方法,才能做出像样的导图。半年来,我始终坚持布置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并且在导图后边写明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样的作业训练的是学生的阅读思维,减少了学生书写的负担,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二)结合思维导图再读文本,小组使用导图交流
        全班共同丰富一份思维导图:
        1.明确问题,集中思考
        经过第一课时生生互学环节,基本的散点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一定会有一两个全班性问题无法得到深入解决,于是我在第一课时提炼出全班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第二课时的解决重点,也就是明确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课堂上,首先出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然后全班同学思考交流。打破小组界限,困惑相同的同学结合成一个大组,共同探讨,依据文本,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条件。



        2.三级导图,落实难点
        在个人导图补充的基础上,提炼解决问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写在卡纸上,形成问题解决的条件,然后小组申请自主到前边进行交流,其他学生随意补充或者提出问题,也就是全班同学在黑板上同做一个思维导图,利用这种形式解决共同存在的困惑。最后老师一定要在学生没有达到的点上引领他们有更高的提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这篇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活动。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解决文章的教学难点。利用思维导图解决这些问题可使其一目了然。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需要整理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如:六年級上册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的学习,在给诗歌分类时,我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忆,学生很快便背会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四、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坚持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文本阅读思考,使他们逐渐养成了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语文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条理性更强。一个小小的导图,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策略,提高了语文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了。思维导图可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亦可纲举目张,化繁琐为简约;可横连纵比,出新意于说理;亦可文意兼得,见妙趣于笔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龙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5,25(9):98-100,111.
[2]高斯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2017(11):83-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