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创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黄友会
[导读]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独创性思维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教学应用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以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锻炼。本文针对独创性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黄友会   青川县乔庄镇中心小学校  628100
【摘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独创性思维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教学应用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以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锻炼。本文针对独创性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创性思维;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14-01

        独创性思维,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独创性,即独到的、不一样的见解。而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应用独创性的思维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拘泥于已有的解题思维,不被常规所约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展现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点,锻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独创性思维培养时,教师应加大对学习行动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一、鼓励独立探索与创新, 建立学生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关键就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克服思想上依赖心理,如何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让学生学会做知识的履行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最关键在于他本来就具有创造力,而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就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因此,表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例如,有的学生就发现了乘法计算中的一些规律:一百零几乘一百零几,一数加上另一个数尾,尾数之积后面接,如,108×107=11556;俩个数差2,俩个数的平均数平方再减去一,如,49×51=50×50-1=2499……这些思维方式都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创新思维发现的,这些独立思考的过程都会深深地刻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都将为将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此时教师正面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非常有帮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教师正面积极的鼓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摆脱胆怯,使得学生将深藏深处的创造力尽情地激发出来。
        二、设置同一题目,鼓励多种解决方法
        现阶段教学中,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参考答案的存在也是解题思路的展示之一,而不是全部的展示,这也表示着,学生在解答题目时,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主观性,对同一题目提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也应引导学生积极拓展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应用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一道题目的多种解决。
        例如:在教学《小数混合运算》时,题目为“小红在超市购买了5本田字格,每本1.5元,购买了5本练习本,每本1.8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明确同一题目,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使其自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解答。



        方法一:采用最基本的加法,列式为:
        1.5+1.5+1.5+1.5+1.5+1.8+1.8+1.8+1.8+1.8=16.5
        方法二:采用乘法,再相加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列式为:
        1.5×5=7.5,1.8×5=9,7.5+9=16.5
        方法三:直接进行混合相乘相加,列式为:
        1.5×5+1.8×5=16.5
        方法四:提取相同数值,进行先加再乘的方式,列式为:
        (1.5+1.8)×5=16.5
        通过学生自主的解答问题,教师再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根据本堂课程的主题内容,对题目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价,由于本堂课学习的是小数的混合运算,因此,方法三和方法四较为符合解题要求。让学生明确在进行思维开散时,要充分了解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在要求范围内去开展独创思维,完成题目的解答,进而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的思维,就是指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答,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固有的学习模式和解答思路,能够进一步将已学知识进行头脑重组,从而获得更加新颖、更富进步意义的智力品质,得出不一样的、别具一格的、更加简捷的解题办法。而课堂,就是学生独创思维展示的最好平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独创思维发展的活动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性,营造一个可以积极参与、尽情发挥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欲望进一步激发,并着重培养其创造性,推动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
        四、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为“填鸭”式的单向传授,即在课堂中只注重于教师的活动,在这种知识传授的活动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独创思维的培养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即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是处于积极的观察与思考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大体遵循这样一个模式:第一步。教师通过一些背景知识的铺垫引出问题然后交给学生去思考、分析。并得出各自认为有理的结论:第二步。老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再及时地进行讲解,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与方式方法,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求解问题的要点,并得到较为合理的结论;第三步。最后再举出几个例子。由学生练习,以达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小学数学中分数一章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由这种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的双边沟通,便可获得一个较好的效果。即首先通过一些实物分配的例子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数的分配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能被整分的例子,然后过渡到不能被整分的例子上来,如一个苹果当两个人去平分时,每人能得到多少呢?这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必然会出现一半的概念。因而,趁机可以向学生提出:“一半”如何用数字去表示的问题?经过学生一番思考,而深感无奈时,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分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再通过一些类似例子让学生触类旁通了解1/10,1/100的意义。这样,学生便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充分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自由发挥思维,自主解决问题,并在创新解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开散思维的条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独创性思维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黄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6(3):237-237.
[2]吴玉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好家长,201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