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中职学校本土化电商人才培养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黄志 赵春涛
[导读]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本文研究了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农村电商存在着“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比较缓慢”等症结。从“构建政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引企入校,创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校企联合授课”、“本土化农村电商人才的孵化”等四个方面对农村中职学校本

黄志  赵春涛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本文研究了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出农村电商存在着“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比较缓慢”等症结。从“构建政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引企入校,创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校企联合授课”、“本土化农村电商人才的孵化”等四个方面对农村中职学校本土化电商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对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中职学校;本土化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43-02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搭上了“互联网电商快车”,带来了消费便利和全新购物体验。农村大县的中职学生来自于广大农村的农民子弟,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帮扶及平台对接,依托电子商务进行创业,赋能他们回到农村去改变农产品的营销理念,利用互联网进行农村特色产品的销售,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走上致富道路。
        一、四川省农业大县——中江县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网络使用人数不断增加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同年6月,中江县成功获。目前,中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完善,中江移动光纤已通475个行政村,电信光纤已通245个行政村,联通光纤已通125个行政村,广电网络已通500个行政村,全县45个乡镇均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村通”。
        (二)农村电商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全县共有农村网店682个,县供销系统连锁经营网点506个,县邮政局三农服务站64个、便民服务站230个。2014年中江网商数量突破300家,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3.6亿元。2019年,全县网商(个体)达到450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80%,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网销品种2000余个。中江特色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淘宝中江特产馆”已经开通。
        (三)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电商行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丰富,新零售、新媒体、社群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商人才。由于工作环境、资薪待遇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农村中职学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涌向了大中城市新的电商业态,少数的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更多是当地文化素质不高的中职学生或知识型农民,全凭对网络一时的兴趣和热情来从事电商营销,他们在个性方面缺乏持续力、行动方面缺乏执行力、工作方面缺乏学习能力,加之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和电商实操训练,工作中很容易遇到难题和陷入困境,不断地受挫,影响了他们从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离职或离岗的概率很高,使得原本急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变得“一才难求”。
        (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虽然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大的电商平台已经把发展目光转向到了农村市场中去,但是区别去城市的配送方式,大部分的企业只是把物流站建立到了乡、镇中。而对于大部分行政村子来说,是没有物流站,没有专业的配送人员进行货物的配送,这样就影响了农村消费者购物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加入到电商行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中职电商本土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政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政府统筹,中职学校与电商企业合作,在村镇两级构建“实体店铺、电商经济园、各类电商服务企业”的电子商务城,为农村电商本土化人才提供非常丰富的园区和企业,让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团队去体验电子商务城这种全新的机制。同时,电子商务工业基础、园区应该向中职学校开放资源,让老师和学生团队加入到电子商务城中,提供给学生职场电商岗位的实习机会。用真实的电子商务项目来练习,开展职业核心课程和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做,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引企入校,创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学校与中江晟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该公司部分电商平台引入学校,为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大大的空间。同时,学校还引进了四川蜀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电子商务企业,构建了京东商城实战基地(供师傅带徒弟进行实战的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地),体现出“校企合作代理经营”实战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由学校负责场地的建设、提供人才培养班生源,由合作企业接洽提供本次人才培养班岗位项目实训的企业,在学校建设“校中厂”,学生以学徒身份进班学习,并由企业师傅和在校老师带班指导和教育,实现学徒培养的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证书制度。
        (三)校企联合授课
        中职学校应该按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企业则是依托企业本身拥有的资源来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岗位。校企双方应该形成一定的共识,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企业提供电商项目的培训教材,使学中职教育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为学校提供电商经验丰富的“师傅”型员工,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中职学校应该联合企业进行实习内容的改革,由以前懒散的、不重要的实习工作转变为企业专门培训+实际电商项目培训的模式,使学生从现实中低层次的销售、美工和客服中走出来,能够直接参与到公司的运营和策划中去。并且还可以联合电商企业  开展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形成创业团队。每个创业团队配置一名负责理论的专业课教师和一名负责实践的企业“师傅”型员工。这样能够迅速地提升电商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要联合企业开展课程授课。特别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比如网络营销、网站建设、具体的公司运营等等,这种课程应该采用中职教师和电商企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联合授课。校企合作的关键就在于要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要求,对于维护学校利益来说,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管控,保证企业方面的规范化,能让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然而对于保障公司员工利益来说,要提供给授课人(相应部门的技术人员)一定的补助,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进入农村电商企业上班,达到企业对于人才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四)本土化农村电商人才的孵化
        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匮乏。重点是培养农村本地人才,做到生源本土化。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必须突出电子商务本土化办学的客观需求,近5年来,作为地处四川农业大县——中江县的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每年从本场农村招生达500人以上,在为城市电子商务企业培养一线员工的同时,也为本地孵化出数千农村本土化电商人才后备军。2019年,学校还开发了《本土化农村电商》校本教材,构建了本土化农村电商网络资源课程,一方面满足学校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成为农村的电商在职员工的孵化教材,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本土化突出了农村电商人才针对性的培培训。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特色,中职学校在制定农村电商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定要与当地电商特色产品相关联,电商网络营销方式与地区特色产品相匹配,实现电商课程教学与当地电商行业发展同步。
        总之,培养农村电商本土人才,需要构建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不断地为农村地区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商人才。从本土生源的优选、农村电商订单班的建立、人才的定向培养、顶岗就业到职业生涯规划都需要加大培养投入,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人才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虹.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8).
[2]朱利群.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土化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构建初探[J]. 江西农业学报,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