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及生活指导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郭应仙
[导读] 创新指导策略是提高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灵活趣味性及生活指导科学实践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实践能力及思想品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重视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及生活指导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针对的新建议来提高其课外学习效果及生活质量。

郭应仙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663300
【摘要】创新指导策略是提高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灵活趣味性及生活指导科学实践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实践能力及思想品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重视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及生活指导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针对的新建议来提高其课外学习效果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生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64-01

        引言
        以往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方式以自习课为主,生活指导则以让小学生遵守学校及宿舍管理制度为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能力及自我约束力较弱的现状,容易造成小学生学校寄宿生活的枯燥及课后学习时间的浪费,因此,老师应从课外学习活动内容形式、生活指导方式目标等方面为小学生塑造精彩纷呈、轻松换了的寄宿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快乐学习。
        一、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策略
        (一)创新课后学习形式
        以往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后数学学习形式以晚自习为主,大多数小学生会在自习课上做课后作业和复习数学知识点。小学生自主决定自己晚自习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课后学习侧重于做数学题和背诵数学定义概念为主,造成了课后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与僵硬化,因此,老师可以运用数学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组织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活动、数学交流活动等,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数学能力及时间安排等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测量》相关知识时,老师组织数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用直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自己身边的物品,既可以是一本书、一块橡皮,也可以是自己的桌椅等,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比较,在锻炼小学生测量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让小学生明确厘米、分米、米等不同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更提高了小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与探究性。
        (二)明确课后学习目标
        许多老师将课后学习目标设定为完成课后作业,对课后学习效果的要求较低,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素质教学目标等来设定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根据年龄性格、考试成绩、兴趣爱好等来将寄宿生划分为不同数学学习小组,提高了小学生课后学习的目标性。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相关知识时,课外学习目标是掌握时间换算技巧及培养时间观,此时,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做好明天的学习生活计划表,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开展学习生活活动,提高了小学生时间规划意识与时间观念,继而实现小学生数学知识及价值观念的共同提升。
        (三)丰富课后学习内容。



        小学生数学课后学习内容并不能只局限于数学教材知识,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获取数学教材中没有的数学知识,更可以添加生活性与科研性的数学内容,比如,数学家的科研故事等等,在提高小学生课余学习知识面多样性与层次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与选择性[1]。
        例如,老师可以适当的补充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知识,分析房屋形状、水杯形状等等,提高了小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延伸性。
        (四)调整课外学习评价机制。
        大多数老师很少检查小学生课外学习情况,降低了其对小学生课外学习状态的掌控力,进而无法给小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一些针对合理的建议,因此,老师应转变教学策略,通过师生单独谈话、专题测试及交流会等方式来了解小学生课外学习情况,鼓励小学生与老师分析探讨其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其课外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课外学习计划,从而提高了老师对小学生数学课外学习的引导监督作用[2]。
        例如,定期组织“长方形和正方形”主题的交流活动,让小学生介绍其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异同点的理解认知,老师通过分析小学生的回答来初步判定小学生课外学习情况,从而为调整未来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信息。
        二、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指导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生活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老师可以详细介绍校园内食堂、宿舍办公室等位置,讲解食堂打饭等基本流程,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接水、洗衣服等生活注意事项,帮助小学生适应周围物质环境,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证了其正常生活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生活指导途径
        老师既可以组织寄宿生集体培训活动,口述讲解基本生活常识技巧,也可以组织生活模拟训练,让小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和运用生活技巧。同时,老师公布自己的工作电话、邮箱等,小学生可以随时找其寻求帮助。最后,老师还应重视小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及时疏导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
        (三)完善校园基本设施
        农村小学学校应适当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生活区域基本设施建设,比如,修建足球场等活动场所,也可以创建演唱、绘画、表演等社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从而提高了小学生住校期间活动的多样性。最后,还应创建心理咨询室、卫生室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结论
        正视以往农村小学寄宿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指导模式的弊端,通过创新课外学习方式、丰富课外学习内容及拓宽生活指导途径等方式来提高其课外学习与生活指导水平,为实现小学生及小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发虎,孔瑞俊.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7,(12).173-175.
[2]田志静. 农村小学寄宿生在校课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外语文, 2019(4):103-103.
[3]李金刚.农村中学寄宿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临夏积石山县D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