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郭湘
[导读] 初中音乐教学并非主流任务,在语数英较为紧张的学习状态下,音乐显得微不足道,虽然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贯彻落实,但音乐教学始终还是停留在其他文化课余量时间的沟通模式下,目前初中音乐的教学还保留一些陈旧的思想,在与时俱进的路上,音乐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开拓创新,音乐能够给人以精神的熏陶,不仅是掌握简单的乐理,深层次来看,音乐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是不容估量的,教师应在改善教学模式的思维下,强化音乐的感染力,填充学生的

郭湘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治县安定中学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并非主流任务,在语数英较为紧张的学习状态下,音乐显得微不足道,虽然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贯彻落实,但音乐教学始终还是停留在其他文化课余量时间的沟通模式下,目前初中音乐的教学还保留一些陈旧的思想,在与时俱进的路上,音乐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开拓创新,音乐能够给人以精神的熏陶,不仅是掌握简单的乐理,深层次来看,音乐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是不容估量的,教师应在改善教学模式的思维下,强化音乐的感染力,填充学生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37-01

        引言
        音乐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是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采取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
        音乐这门科目本身与主流文化课对比,有着极强的趣味性,但纵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也并非热情高涨,一方面音乐教学上提供的资料对于现代追求流行的学生来说“太老”,除了一些歌调此起彼伏十分具有韵味的音乐外,一些较为富有内涵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他们不仅能够从表层面去感受音乐,还没有深层次的探究,就产生了枯燥感,另外教师在音乐的讲解模式上,也始终以单一化的形式去解读,教师较为严肃,学生也难以活泼,总体上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但课后自由的时间里音乐的喜好却显现无疑,这一项矛盾点仍旧需要教师寻找平衡处来化解。
        (二)乐理知识教学与实践内容比重失衡的问题
        乐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些晦涩难懂,理论实践的教学始终有所失衡,音乐教学多集中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解读去理解和分析,他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可丁可卯的去记忆音乐,而音乐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畅想,发散思维提出创新观点,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先天性的五音不全,唱歌难听,就较为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音乐的“料”,学生在音乐的互动中,难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化。



        二、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直观展示,丰富内容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特征和必然要求。并且,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准备好课件,加强对音乐内容、背景等多方面知识的讲解,有效缩短板书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知识。
        比如:在《樱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以及在印度、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紧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日本的民俗风情,并引导学生感受了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在此环节,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问题:歌曲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根据这个问题,笔者引出了樱花的相关文化,并为学生进行了展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日本民歌的风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樱花》这首音乐作品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增强。
        (二)借助乐器,提高质量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所以,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演绎歌曲,也可以给有乐器基础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比如:在《摇篮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使学生掌握情绪处理的能力,并用动作表现歌曲。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弹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让学生进行了合唱,同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此环节,笔者请几个学生谈了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然后,笔者用手风琴演奏了《摇篮曲》,学生在这样的演奏中就能够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乐器演奏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参与程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创新和改革音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和乐器进行辅助教学,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初中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9(08):56-57.
[2]韩凡花.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戏剧之家,2019(01):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