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文献综述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赵文娴
[导读]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阵地,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现状、整体设计思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人们对主题班会课程的重视。

赵文娴   常州市滨江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34
【摘要】主题班会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阵地,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现状、整体设计思路、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引起人们对主题班会课程的重视。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 “主题班会”和“课程化”选取了9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关于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职校,普通的中小学研究甚少。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化建设意义、现状分析、整体设计思路等方面。以下是对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在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
        一、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意义
        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课,必然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意义的文献整理,发现大致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王新屏从学生发展层面认为主题班会课程使德育从空洞的说教形式变身为“生本课堂”,成为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课堂。其次丰富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灵魂[1]。班主任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更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活动讨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长此以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
        齐学红教授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系列化的主题班会课程成为联系家庭、学校、社区的桥梁和纽带。一切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育资源都可引入其中,如请家长主持班会课,请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发展需要[2]。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了学校教育的空间,丰富班主任的教育途径。学生从不同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关于主题班会建设的意义,研究者总体上趋于从学生发展和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主题班会课程是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能更好的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
        二、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初中都非常重视主题班会建设,许多学者还针对目前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提出很多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
        任夫锋认为目前主题班会课程化的程度偏低、关联度和整合度不够,课程泛化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班会的育人效果[3]。由于班主任琐事繁多,又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总是任务下达时,才会去精心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因而课程不成体系,形式主义色彩很浓厚。
        孙晓辉等人认为目前的主题班会所选择的主题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品格发展教育的阶段性,忽略班级教育的个体针对性、生活跟踪性和教育及时性。作为课程处于“四无”状态:无课程目标、无课程内容及资源、无课程评价、无课程科学实施模式与策略[4]。 大多班主任就只是网上提前下载好课件,直接照搬,缺少自己的感悟,极个别班主任还会稍微改改,“拿来主义”很明显,这样的主题班会课自然效果也不理想。
        杨庆平根据广东省梅州市的学生和班主任调查分析认为当下主题班会中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准备不足,对学生心理需求了解不够,缺乏总结反思意识,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5]。


可想而知,这样的主题班会,学生也只是凑凑热闹,根本起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学者分析当下的主题班会的现状为无主题、无计划、无教育、欠科学,很随意,缺乏量化评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也因此导致学生对主题班会课很不重视,很难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为改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主题班会应有的育人功能,更好的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很多中小学对主题班会进行了课程化改革。
        李红星认为初中每月主题班会可采取“横向延展”和“纵向递进”的方法循序渐进进行设计主题。主题可以选择生命教育“我是班级小小安全监督员”、养成教育“我是文明小标兵”、青春期教育“我的青春我做主”和“责任与角色同在”教育;也可选择诚信、公德、感恩、安全等相关主题教育[6]。这些主题将原本碎片化的主题班会变成一个个螺旋递进的系统化的主题班会,再加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黄仕阳从学校层面的角度,认为主题班会要实现主题化、序列化、系列化、校本化、常态化。学校相关负责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教案设计及实施情况,要深入课堂,亲自参与听评课,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指导,促使班会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7]。通过这样制度化的管理,保证主题班会的质量,并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每一次的主题班会犹如心灵鸡汤,不断洗涤着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杨芳志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不同的角度认为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七年级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八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九年级要求学生能正确面对中考及人生道路的选择[8]。既要有横向维度也要有纵向维度,如以身心健康教育为例,不同年级强调的内容侧重应有所不同。七年级要以身体健康为主,八年级侧重青春期健康教育,而九年级侧重考前心理健康疏导。
        从目前已有的实践来看,大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选择不同的主题。这样的主题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主题班会的时效性,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近两年已经有大量文献对主题班会课程化的意义、存在问题、课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然而关于主题班会课程化如何设计、如何评价,评价的依据如何量化的研究还比较少。如何开发出一套符合初中生学生特征的教材和教案,真正落实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真正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是目前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班主任也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主题班会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全员参与,有序开展,螺旋递进。各中学必须改变原来的说教式的主题班会的形式,正视目前的现状,全面分析真正将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落实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新屏.主题班会课程,让德育回归生活[J].中国德育,2016(20): 65-66.
[2]齐学红.从社会学角度看班会课程化[J].中小学德育,2013(5):17-19.
[3]仍夫峰. 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单元设计与实践[J]. 教学与管理,2018(12): 12-14.
[4]孙晓辉. 普通中小学班会课程化与实践研究 [J].教育科学论坛,2018(9):40-42.
[5]杨庆平.中学主题班会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20(5): 87-89.
[6]李红星.以生为本•着眼长远•螺旋递进[J].学周刊,2019(6):151.
[7]黄仕阳.督导视角下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程化的思考[J]. 福建教育教学学报,2019(3):117-118.
[8]杨芳志.初中系列主题班会课的整体设计[J]. 教学与管理,2013(11): 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