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傅方田 侯友鑫
[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生物教学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更改,强化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基础性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效学习。高中生物教学本身是一项重点性学科,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注重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扩展学生的生物学习知识面。本文则是分析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生物必修

傅方田  侯友鑫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2625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生物教学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更改,强化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基础性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效学习。高中生物教学本身是一项重点性学科,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可以通过对于生物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注重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扩展学生的生物学习知识面。本文则是分析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生物学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生物必修内容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必修内容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8-01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已经全面普及与推广,同时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核心素养体系则应当被提到实际教育的重点工作上来。同时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性要求,关注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效推动高中生物内容的变革,促进高中生物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一、发展核心素养对于高中生物学习的主要性影响分析
        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是通过科学性的教师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基础性的思维能力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有效方式。再加上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前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社会深入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性要求了,当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无法积极有效掌握具体的生物知识的本质性内容。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所教学的高中生物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有效创新生物教学方式,并在具体的生物教学环节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以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深入探讨促进高中生物必修内容改革基本措施
        1、分析高中生物本质性内容,制定有效课堂目标
        由于高中生物必修课程内容对于所理解的专业生物知识的含有量比较低,基础上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因此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内容学习中仅仅了解到了基础性的生物知识,但是对于生物的本质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深。再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学生学习必修课程的内容仅仅是站在考试的角度出发的,同时生物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直接去学习具体的生物知识,缺乏有效的探索与自主学习。要求生物教师注重对于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有效扩展学生生物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制定具体生物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



        例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过程中,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设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促使学生了解绿叶中色素的多种类型与颜色对于制造业叶片颜色的具体的影响,是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有效基础,因此在对于本节课内容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以及所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实际性分离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对于生物知识的有效认知。
        2、构建高中生物内容框架,形成生物思维能力
        由于当前高中生物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比较复杂,在必修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细节性的具体的生物内容比较多,长久以往,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往往会出现漏洞。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对于生物思维框架的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生物思维框架,并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补充基础性的框架知识,确保学生生物学习的高质量。
        例如《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DNA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DNA的元素构成、基本组成单位、DNA是最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同时学生思维目的性、连续性以及逻辑性等都已经初步建立,那么对于本节课内容学习而言,具体包含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针对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具体生物思维能力的形成。
        3、强化核心素养对于生物影响,创新生物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环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方式的引导出现了部分的的变动。为了进一步确保高中生物教学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结合,要求教师创新生物教学方式,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生物教学方式,利用科学的方式调整对于生物知识的教学。注重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简化生物学习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基础性的生物知识。
        例如《染色体变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有关染色体组的内容,感知染色体组的概念;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制作的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活动课件,让学生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用练习的方法巩固染色体组的概念,有效完成染色体变异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任务。
        总结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生物核心素养有效影响下,高中生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将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生物框架结构,并有效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作用,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生物知识,注重对于所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余荣娟.素养提升,视角改善——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才智,2020(12):186.
[2]高婧.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