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陈勇华
[导读] 农村地区由于地域闭塞,经济条件不足,受到传统观念束缚等多种原因,一直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而这也就要求了农村小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引入性别平等教育机制,从而使男女受教育的差异得到消除,为我国全面实现教育上的男女平等提供重要的保障。

陈勇华   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油坑龙沙小学
【摘要】农村地区由于地域闭塞,经济条件不足,受到传统观念束缚等多种原因,一直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而这也就要求了农村小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引入性别平等教育机制,从而使男女受教育的差异得到消除,为我国全面实现教育上的男女平等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52-01

        一、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内涵加以深刻的理解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而言,性别平等教育并非要求教师教育学生无视性别差异的存在,而是要正视性别差异的存在。在我国,自从男女平等的理念提出之后,农村小学就采取着男女同校和同班的教育模式,让男生和女生能够在公平自由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然而这种教育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性别的界限,也为很多农村女性争取了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然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隐含了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女性的弱势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社会所默认的,是被所有人所标定的。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之下,农村小学采用的课程体系、教材以及教学方式乃至于教学设备都是以男性学生为导向的,也就是说,这种无视性别的教学理念,本就是以解放女性为基准开展的,这也导致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的生理差异、心理差异被忽视,很多女生的价值观念也难以得到认同。因此,我们只能说当前农村小学之中仅仅是在性别教育平等上跨出了第一步,仍然没有接触到性别教育的内涵和本质,而很多影响性别教育公平的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也使校园之中性别差异的问题得到突显[1]。
        对于性别平等教育而言,平等针对的应该是所有人,无论其种族、年龄、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是衡量是否享有权利的一种准则。平等本身包含了公平权利和参与资格,不仅要维护生而为人的基本的尊严,同时也要构建出更加公平合理的两性社会发展模式。而在农村教学工作开展之中,性别平等追求的是男女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求能够对每一个学生保持最大限度的公平,防止出现教育公平被社会风气、文化发展方向以及政治趋势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性别公平是性别平等的重要前提。
        性别公平要求做到不偏不倚,要求能够对不同性别之间个体存在的差异加以正确认识,强调男女两性的独特性,并构建出有效的教育方针,使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能够达到平等的状态。如果女性与男性成为了学生群体,那么农村小学就应该对二者给予相同的教育,而在其作为独立的个体时,教师则应该对其个人选择、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给予必要的尊重,并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符合不偏不倚的基本要求。
        二、不断开发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课程
        农村小学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将性别平等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确保学校教育之中能够安排对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在教材之中贯穿性别平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各个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加入性别平等的教育原则。这里要注意的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制定者应该从男性和女性两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可能确保教学内容符合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防止出现制定的课程体系过于偏向某一性别的情况。



        另一方面,性别平等教育议题也应该被纳入到农村小学课程体系之中,确保课程目标能够与课程结构有机融合,不断设置相应的科目供农村学生进行学习。要能够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到农村小学的正式课程之中,确保各个科目的教学体系之中都具备性别平等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指标,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在没有专门的性别平等课程体系之前,农村小学应该对国际化的性别平等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读,确保相关题目能够融合到各个科目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也应该对教材之中含有性别歧视或者对性别平等教学进程推进会起到消极影响的因素加以剔除,将性别平等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全面整合,构建出更加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发展成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融入到农村小学每一项教学实践活动之中[2]。
        农村小学应该应用国际上倡导的性别表现研究方法,对当前教材之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因素加以分析,并结合这些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在教材设计之前,要确保教材开发小组的男女比例相同,同时要对其进行性别敏感教学内容的培训。在进行校本教材设计之中,也应该融入更加开放的设计机制,确保男女两性的意见和经验能够得到深入的交流与共享。
        除此之外,在性别平等教材设计时,也要融入性别平等的教学机制。在教材的封面、插图以及课文之中应该对男女性别出现的次数加以平衡,尽可能赋予男女人物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特征,防止农村小学生对男性或者女性出现单一刻板的印象。
        三、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
        农村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活动和教研会议,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教材和资料,使教师的性别平等理念得到良好培养,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对农村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加以动态性的监督和管理,提升教师对性别平等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小学也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教师交流和探讨性别平等教育提供相应的平台。在专业的分析和长期的交流之中,教师将对性别平等教育的相关内容有着更高的认同感和敏感度。在学校管理工作开展之中,也要鼓励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共同参与到学校管理模式制定之中,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之中,纠正学校管理之中存在的性别偏见。
        教师也要能够对性别平等的教学目标加以全面掌控,在教学过程之中,也要不断调整自身对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的期望,防止出现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的性别偏见问题。在师生互动过程之中,教师也要注意到性别的均匀性,并提升学习计划分配的合理性,不能因为性别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学活动开展之中,必须能够结合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的生理差异与心理差异,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自由化、开放性的校园环境,而性别平等教育的开展,则是让学生尊重性别差异的主要教学机制。提供过性别平等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对他人保持应有的尊重,以更加良好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使性别平等意识得到全面养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飞.农村小学课堂性别不平等现象及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638-639.
[2]黄英.浅谈小学性别平等教育[J].中外交流,2018,(20):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