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期   作者:张程
[导读]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高中阶段的教学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来进行有效提问,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张程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高中阶段的教学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来进行有效提问,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85-01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非常基础的教学手段,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之中。由于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思想上的不够重视,以及在应用时候的过于随意,导致课堂提问的有效作用难以发挥。无效问题在课堂上频频出现,给学生的学科知识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课堂提问的有效作用,并且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可以在高效的问题引导启发之下,扎实的掌握数学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更好的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有效作用,就需要借助问题来打造可以吸引学生关注,并认真思考和参与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要富有启发性需要教师提前经过科学学情调查,以及富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例如,高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穷青年和贪婪的富翁进行l分钱换10万元的交易的故事,让学生做出判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想前n项和公式,但所列的代数式中出现了无法求和的情况,即不是已经学过的等差数列和的类型,这样情况的出现就与学生原来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产生了冲突,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他们还不能求出这个代数式的值。然而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着学生们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从而迅速的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所以,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起到的作用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也能够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面前的问题。问题情境越生动,越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学生探究的愿望也会越发的迫切。
        二、用趣味提问的方式导入新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而展开的,学习新的内容一般都要以前期的学习经验作为基础。教师要着眼于教材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所以,为了有效的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数学问题的学习中,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导入新的课程。尤其可以让与新内容相关的旧的知识点在导入环节中重点呈现,用这些旧的知识点作为新知识点的前提基础。然而教师的问题涉及要富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多的吸引学生。抽象的数学问题,以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经典数学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富有趣味性有富有哲理性,同时又有鲜明的数学特征。



        三、注意在提问过程中,点和面要结合起来
        课堂提问常规上要求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或由几个学生先后回答,但回答的目的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向一个学生提问,尔后老师听回答,并做出评价,而对其他学生置身事外毫不关心,必然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提问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个别的回答。
        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面向学生们提出来以后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使人人进入“角色”,再让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我在讲了排列组合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解排列组合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问题后,就可以马上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在同一个思维对象中,使每一个学生产生一种自我的“主体感”,待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后,再请学生回答问题。
        2.将个人回答和集体回答相结合。
        有些问题的提出只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进行集体的讨论。所以在安排时间让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耐心地等待,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尤其学生的回答没有抓住重点之时,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线索让学生内心得到肯定和鼓舞,进一步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能感。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形成数学学习小组,围绕着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集体式的探索回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们的数学素质获得有效的提升。
        3.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们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变换问题的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我在讲授对数函数的定义时,对学生提出,“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底数a大于0且不等于1?”学生起立后情绪紧张,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我就改变问法:“底数a等于0或小于0时会怎样呢?a等于1时又会如何?”学生经过思考后,顺利地回答了所提问题。由此可见启发引导的重要价值。
        四、丰富课堂有效提问的层次性
        高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差异,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所不同,需要教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差异化地去设计提问问题。也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点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出发点都是有所差异的。比如,对于函数的教学,讲解增函数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个函数,可以先对学生提问对“任意”这个词的理解,根据学生对于这个词语的不同理解来给出不同的定义,然后可以根据定义的差异来在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求解。三个层次有所差异的问题,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减少畏难的情绪,以更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的问题内容和形式,善于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认真参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葛美云.《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
[2]高中数学探究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郭爱琴.《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